农业与各产业融合发展(2023年田园综合体国家补贴?)
1. 2023年田园综合体国家补贴?
一、乡村重大补贴项目类
1、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项目,补贴额度:省级 1000-5000 万元、国家级 1-3 亿元
2、农商互联项目,补贴额度:每省 2 亿元
3、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补贴资金:5000 万
4、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补贴额度:一年 5000 万元,共三年
5、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补贴额度:最高 5000 万
6、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补贴资金:2000 万元以内
7、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项目,补贴资金:1000 万元
8、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项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补贴额度:2000-3000 万
9、绿色循环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补贴额度:1800 万元
10、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补贴额度:最高每亩补助 1500万元
11、中药材生产扶持及药材基地项目,补贴额度:100-3000 万元
12、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创建项目,补贴额度:50-1000 万元
13、“特色小镇”工程申报项目,补贴额度:500-2000 万元
14、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补贴额度:1000-1500 万元
15、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农作物种子、畜禽良种)项目,补贴额度:800-1500 万元
2. 2023年田园综合体国家补贴?
一、乡村重大补贴项目类
1、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项目,补贴额度:省级 1000-5000 万元、国家级 1-3 亿元
2、农商互联项目,补贴额度:每省 2 亿元
3、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补贴资金:5000 万
4、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补贴额度:一年 5000 万元,共三年
5、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补贴额度:最高 5000 万
6、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补贴资金:2000 万元以内
7、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项目,补贴资金:1000 万元
8、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项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补贴额度:2000-3000 万
9、绿色循环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补贴额度:1800 万元
10、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补贴额度:最高每亩补助 1500万元
11、中药材生产扶持及药材基地项目,补贴额度:100-3000 万元
12、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创建项目,补贴额度:50-1000 万元
13、“特色小镇”工程申报项目,补贴额度:500-2000 万元
14、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补贴额度:1000-1500 万元
15、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农作物种子、畜禽良种)项目,补贴额度:800-1500 万元
3. 关于农业产业融合的政策?
是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资入股等方式建立农民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
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资入股等方式建立农民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
鼓励龙头企业到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业。
支持供销合作社搭建全省和区域电商平台和为农服务综合平台。
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利用农村四荒资源发展适宜种养业。开展农业环境治理,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修复。相关扶持政策同等对待,能够商业化运营的农村服务业,面向社会资本开放开放等。
4. 2023年田园综合体国家补贴?
一、乡村重大补贴项目类
1、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项目,补贴额度:省级 1000-5000 万元、国家级 1-3 亿元
2、农商互联项目,补贴额度:每省 2 亿元
3、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补贴资金:5000 万
4、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补贴额度:一年 5000 万元,共三年
5、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补贴额度:最高 5000 万
6、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补贴资金:2000 万元以内
7、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项目,补贴资金:1000 万元
8、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项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补贴额度:2000-3000 万
9、绿色循环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补贴额度:1800 万元
10、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补贴额度:最高每亩补助 1500万元
11、中药材生产扶持及药材基地项目,补贴额度:100-3000 万元
12、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创建项目,补贴额度:50-1000 万元
13、“特色小镇”工程申报项目,补贴额度:500-2000 万元
14、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补贴额度:1000-1500 万元
15、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农作物种子、畜禽良种)项目,补贴额度:800-1500 万元
5. 2023年田园综合体国家补贴?
一、乡村重大补贴项目类
1、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项目,补贴额度:省级 1000-5000 万元、国家级 1-3 亿元
2、农商互联项目,补贴额度:每省 2 亿元
3、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补贴资金:5000 万
4、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补贴额度:一年 5000 万元,共三年
5、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补贴额度:最高 5000 万
6、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补贴资金:2000 万元以内
7、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项目,补贴资金:1000 万元
8、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项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补贴额度:2000-3000 万
9、绿色循环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补贴额度:1800 万元
10、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补贴额度:最高每亩补助 1500万元
11、中药材生产扶持及药材基地项目,补贴额度:100-3000 万元
12、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创建项目,补贴额度:50-1000 万元
13、“特色小镇”工程申报项目,补贴额度:500-2000 万元
14、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补贴额度:1000-1500 万元
15、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农作物种子、畜禽良种)项目,补贴额度:800-1500 万元
6. 关于农业产业融合的政策?
是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资入股等方式建立农民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
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资入股等方式建立农民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
鼓励龙头企业到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业。
支持供销合作社搭建全省和区域电商平台和为农服务综合平台。
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利用农村四荒资源发展适宜种养业。开展农业环境治理,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修复。相关扶持政策同等对待,能够商业化运营的农村服务业,面向社会资本开放开放等。
7. 农业产业融合的两个定义是?
产业融合的定义一是:以第五产业知识产业为主导,第一产业农业为基础,第二产业工业为中介,第三产业服务业为核心,第四产业信息业为配套,是在产业层面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优化再生、推动产业升级的系统工程。
产业融合的定义二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可分为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三类。产业融合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发展趋势来进行讨论,当前,产业融合已是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8. 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村高质量发展五要素?
(一)加强融合发展规划制定,强化规划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事关乡村产业振兴,事关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政府应该高度重视,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
(二)创新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激发融合发展内生动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搭建组织载体,创新融合模式,激发市场主体融合发展的活力。
(三)加强融合发展创新驱动,增强融合发展科技支撑广泛开展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以技术创新推动农村三次产业渗透融合。
(四)提升融合发展服务能力,提高融合发展服务水平政府要通过各种优质服务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提供急需的服务和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
(五)完善融合发展扶持政策,加大融合发展扶持力度完善土地、财税、投资政策,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9. 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村高质量发展五要素?
(一)加强融合发展规划制定,强化规划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事关乡村产业振兴,事关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政府应该高度重视,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
(二)创新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激发融合发展内生动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搭建组织载体,创新融合模式,激发市场主体融合发展的活力。
(三)加强融合发展创新驱动,增强融合发展科技支撑广泛开展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以技术创新推动农村三次产业渗透融合。
(四)提升融合发展服务能力,提高融合发展服务水平政府要通过各种优质服务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提供急需的服务和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
(五)完善融合发展扶持政策,加大融合发展扶持力度完善土地、财税、投资政策,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0. 如何实现现代农业三产融合发展?
一、发展三产融合新模式新业态
围绕三产融合,支持发展依托产业建新村、围绕新村兴产业的产村融合模式,大力发展通过生态观光、休闲体验农业带动乡村旅游的农旅融合模式,应用“互联网 ”和电子商务新模式,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培育经济新增长点。进一步整合和统筹财政涉农资金并创新投入方式,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金融的支持作用,创新农业保险发展模式,重点支持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二、推动新型工商资本下乡融合发展
鼓励处于二三产业领域、具有新经营理念和新组织机制的新型工商资本下乡,促进二三产业向农业延伸,充分发挥工商资本在资金、技术和先进经营模式上的优势,发展现代农业,打通流通等环节,弥补传统农业发展的不足。完善工商资本租地准入和监管制度,做好农业经营能力的前置审查,杜绝“圈地”、套取国家涉农补贴、“非粮化”“非农化”等倾向,防止出现工商资本对农民的挤出效应。
三、打造新型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龙头企业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关键主体,要支持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支持龙头企业上市,创办或入股农民合作社和合作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入股或兴办龙头企业,实现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民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鼓励以土地林地为基础的各种合作形式,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合同等方式,建立风险共担、稳定可靠的利益联结机制,并将相关扶持政策与此机制挂钩,使龙头企业成为农民分享产业链各环节的收益的重要保障 四、稳妥推进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
土地流转是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和增加农业经济效益的关键。继续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户承包地的“三权分置”和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使土地折股量化、按股分配有据可依。探索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制度,充分保护流转双方合法权益,让土地流转更加顺畅,让更多农民参与产业融合发展全过程。
五、推广新兴推进三产融合的典型经验
新兴由于农业龙头企业的长期带动和现代农业的较早探索,加之二三产业均有可挖掘的品牌和亮点,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基础较好,所形成的经验也值得借鉴。支持新兴立足不同区域和行业、领域实际,加强全域三产融合发展示范点的创建,确保三产融合的高标准和高质量。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并在有条件的其他地区复制推广,充分发挥由点到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11. 如何实现现代农业三产融合发展?
一、发展三产融合新模式新业态
围绕三产融合,支持发展依托产业建新村、围绕新村兴产业的产村融合模式,大力发展通过生态观光、休闲体验农业带动乡村旅游的农旅融合模式,应用“互联网 ”和电子商务新模式,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培育经济新增长点。进一步整合和统筹财政涉农资金并创新投入方式,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金融的支持作用,创新农业保险发展模式,重点支持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二、推动新型工商资本下乡融合发展
鼓励处于二三产业领域、具有新经营理念和新组织机制的新型工商资本下乡,促进二三产业向农业延伸,充分发挥工商资本在资金、技术和先进经营模式上的优势,发展现代农业,打通流通等环节,弥补传统农业发展的不足。完善工商资本租地准入和监管制度,做好农业经营能力的前置审查,杜绝“圈地”、套取国家涉农补贴、“非粮化”“非农化”等倾向,防止出现工商资本对农民的挤出效应。
三、打造新型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龙头企业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关键主体,要支持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支持龙头企业上市,创办或入股农民合作社和合作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入股或兴办龙头企业,实现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民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鼓励以土地林地为基础的各种合作形式,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合同等方式,建立风险共担、稳定可靠的利益联结机制,并将相关扶持政策与此机制挂钩,使龙头企业成为农民分享产业链各环节的收益的重要保障 四、稳妥推进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
土地流转是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和增加农业经济效益的关键。继续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户承包地的“三权分置”和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使土地折股量化、按股分配有据可依。探索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制度,充分保护流转双方合法权益,让土地流转更加顺畅,让更多农民参与产业融合发展全过程。
五、推广新兴推进三产融合的典型经验
新兴由于农业龙头企业的长期带动和现代农业的较早探索,加之二三产业均有可挖掘的品牌和亮点,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基础较好,所形成的经验也值得借鉴。支持新兴立足不同区域和行业、领域实际,加强全域三产融合发展示范点的创建,确保三产融合的高标准和高质量。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并在有条件的其他地区复制推广,充分发挥由点到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12. 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源于哪个国家?
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源于中国
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就是农产品生产业、加工业和销售服务业的融合。融合,就是紧密关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之所以要倡导和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是因为这种融合有很多好处。人们通常关注的是对农民生产者的好处,通常认为:仅仅从事农业生产,所得到的农产品原料价值比较低;
而如果对农产品原料进行加工,就可以大大增值,增值数倍或更多;对农产品的销售服务过程,也能够实现增值。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农民就可以参与这种增值的分配,从而增加收入。
在我国,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大作用,是解决好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需求的对接,使得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生产者,能够较好地满足加工商(进而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
这些要求,涉及到品种、数量、品质、规格、品牌、安全性等方面。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使得生产者、加工者和消费者,都能够获益。生产者能够种得好,卖得出,卖得好;加工者能够获得所需要的原料,从加工中获得更大收益;消费者能够更好地满足食品消费需求。
扩展资料:
一二三产业的意义:
1、一二三产业融合,很多情况下,是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
例如,红枣加工企业,能带动大量的农民种植优质红枣;生猪的屠宰加工企业,可以带动大量农民饲养生猪。也有这样的情况:第一产业的发展,催生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例如,在油菜种植地区,美丽的油菜花盛开时,可以催化观光旅游业的发展;西南地区的水稻梯田,也有同样的旅游农业效果。而一些生态园区的建立,更是把直接采摘、品尝、农家乐等,与水果、蔬菜和花卉生产,密切联系到一起,直接融合了一产和三产。
2、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和高效益发展,是现代农业的新发展。
因此,政府才积极倡导、引导、扶持和推动。
3、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是市场机制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结果;而政府的扶持政策,是重要外力。
建议在第三产业(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的建设用地方面,鼓励使用荒坡荒滩,放宽这些土地的用地限制,这既能够利用荒地资源实现建设目标,同时也可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并保护耕地资源;
在第二产业的税收方面,保留地方税种,而在增值税方面给予一定的减免——直接减税比给予企业补贴,更有效率,更加规范公平;允许和鼓励不同方式的新型合作社的发展,只要有利于农民,农民自愿,就可以,而不是把是否返利分红,作为唯一标准。
13. 城乡融合发展的目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对未来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作出的规划安排。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目的在于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长期存在的“重城轻乡、城强乡弱”二元经济体制,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城乡融合发展关键在于处理好这个“融”字。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我国“三农”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本、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城市的“单向流动”,其结果是乡村生产要素的长期缺乏和发展能力的持续下降。《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稳慎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等9项具体举措,推动发挥城乡融合优势,促进要素的双向良性循环。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当前,我国城乡产业的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亟需打破大城市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与乡村传统农业的失衡局面。《意见》从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健全城乡统筹规划制度等措施入手,明确提出用城市现代科技来改造传统农业、用城市的工业发展来延长乡村的农业链条、用移动互联来丰富和发展农业业态。未来,乡村经济将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为重要补充的经济形态。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要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多年来,农村公共服务是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的明显短板,也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加快补齐的短板。《意见》从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出发,提出建立健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统一社会保险制度、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城乡路网统一规划建设等具体措施。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和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将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形成城乡融合与协调发展。
当然,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还需要在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城乡普惠的金融服务体系等多方面发力。尤其是要重视城乡融合发展中“人”的因素,充分挖掘各方潜力,凝聚成加快发展的合力,形成政府强化责任、社会积极参与、城乡民众共同发力的良好格局,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14. 如何实现现代农业三产融合发展?
一、发展三产融合新模式新业态
围绕三产融合,支持发展依托产业建新村、围绕新村兴产业的产村融合模式,大力发展通过生态观光、休闲体验农业带动乡村旅游的农旅融合模式,应用“互联网 ”和电子商务新模式,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培育经济新增长点。进一步整合和统筹财政涉农资金并创新投入方式,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金融的支持作用,创新农业保险发展模式,重点支持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二、推动新型工商资本下乡融合发展
鼓励处于二三产业领域、具有新经营理念和新组织机制的新型工商资本下乡,促进二三产业向农业延伸,充分发挥工商资本在资金、技术和先进经营模式上的优势,发展现代农业,打通流通等环节,弥补传统农业发展的不足。完善工商资本租地准入和监管制度,做好农业经营能力的前置审查,杜绝“圈地”、套取国家涉农补贴、“非粮化”“非农化”等倾向,防止出现工商资本对农民的挤出效应。
三、打造新型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龙头企业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关键主体,要支持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支持龙头企业上市,创办或入股农民合作社和合作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入股或兴办龙头企业,实现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民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鼓励以土地林地为基础的各种合作形式,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合同等方式,建立风险共担、稳定可靠的利益联结机制,并将相关扶持政策与此机制挂钩,使龙头企业成为农民分享产业链各环节的收益的重要保障 四、稳妥推进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
土地流转是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和增加农业经济效益的关键。继续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户承包地的“三权分置”和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使土地折股量化、按股分配有据可依。探索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制度,充分保护流转双方合法权益,让土地流转更加顺畅,让更多农民参与产业融合发展全过程。
五、推广新兴推进三产融合的典型经验
新兴由于农业龙头企业的长期带动和现代农业的较早探索,加之二三产业均有可挖掘的品牌和亮点,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基础较好,所形成的经验也值得借鉴。支持新兴立足不同区域和行业、领域实际,加强全域三产融合发展示范点的创建,确保三产融合的高标准和高质量。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并在有条件的其他地区复制推广,充分发挥由点到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15. 农业产业融合的两个定义是?
产业融合的定义一是:以第五产业知识产业为主导,第一产业农业为基础,第二产业工业为中介,第三产业服务业为核心,第四产业信息业为配套,是在产业层面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优化再生、推动产业升级的系统工程。
产业融合的定义二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可分为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三类。产业融合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发展趋势来进行讨论,当前,产业融合已是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16. 在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中,如何做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园区特色化,特色商业化,农业现代化,休闲园区化,三产融合发展路径上,按以“农”促“绿”,以“旅”带“农”的融合构建新“绿色”新“业态”,新“创新模式”新“运营方式”进行规划建设。例如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在美丽乡村综合体,现代田园小镇,农业公园,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带,农旅小镇,农业旅游综合体等规划设计方面,在上届(第五界)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高层会议中提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农业本体的一二三产,农业+区域级产业链的一二三产进行创新规划。
17. 农业产业融合的两个定义是?
产业融合的定义一是:以第五产业知识产业为主导,第一产业农业为基础,第二产业工业为中介,第三产业服务业为核心,第四产业信息业为配套,是在产业层面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优化再生、推动产业升级的系统工程。
产业融合的定义二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可分为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三类。产业融合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发展趋势来进行讨论,当前,产业融合已是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18. 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源于哪个国家?
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源于中国
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就是农产品生产业、加工业和销售服务业的融合。融合,就是紧密关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之所以要倡导和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是因为这种融合有很多好处。人们通常关注的是对农民生产者的好处,通常认为:仅仅从事农业生产,所得到的农产品原料价值比较低;
而如果对农产品原料进行加工,就可以大大增值,增值数倍或更多;对农产品的销售服务过程,也能够实现增值。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农民就可以参与这种增值的分配,从而增加收入。
在我国,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大作用,是解决好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需求的对接,使得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生产者,能够较好地满足加工商(进而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
这些要求,涉及到品种、数量、品质、规格、品牌、安全性等方面。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使得生产者、加工者和消费者,都能够获益。生产者能够种得好,卖得出,卖得好;加工者能够获得所需要的原料,从加工中获得更大收益;消费者能够更好地满足食品消费需求。
扩展资料:
一二三产业的意义:
1、一二三产业融合,很多情况下,是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
例如,红枣加工企业,能带动大量的农民种植优质红枣;生猪的屠宰加工企业,可以带动大量农民饲养生猪。也有这样的情况:第一产业的发展,催生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例如,在油菜种植地区,美丽的油菜花盛开时,可以催化观光旅游业的发展;西南地区的水稻梯田,也有同样的旅游农业效果。而一些生态园区的建立,更是把直接采摘、品尝、农家乐等,与水果、蔬菜和花卉生产,密切联系到一起,直接融合了一产和三产。
2、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和高效益发展,是现代农业的新发展。
因此,政府才积极倡导、引导、扶持和推动。
3、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是市场机制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结果;而政府的扶持政策,是重要外力。
建议在第三产业(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的建设用地方面,鼓励使用荒坡荒滩,放宽这些土地的用地限制,这既能够利用荒地资源实现建设目标,同时也可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并保护耕地资源;
在第二产业的税收方面,保留地方税种,而在增值税方面给予一定的减免——直接减税比给予企业补贴,更有效率,更加规范公平;允许和鼓励不同方式的新型合作社的发展,只要有利于农民,农民自愿,就可以,而不是把是否返利分红,作为唯一标准。
19. 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村高质量发展五要素?
(一)加强融合发展规划制定,强化规划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事关乡村产业振兴,事关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政府应该高度重视,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
(二)创新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激发融合发展内生动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搭建组织载体,创新融合模式,激发市场主体融合发展的活力。
(三)加强融合发展创新驱动,增强融合发展科技支撑广泛开展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以技术创新推动农村三次产业渗透融合。
(四)提升融合发展服务能力,提高融合发展服务水平政府要通过各种优质服务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提供急需的服务和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
(五)完善融合发展扶持政策,加大融合发展扶持力度完善土地、财税、投资政策,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 如何实现现代农业三产融合发展?
一、发展三产融合新模式新业态
围绕三产融合,支持发展依托产业建新村、围绕新村兴产业的产村融合模式,大力发展通过生态观光、休闲体验农业带动乡村旅游的农旅融合模式,应用“互联网 ”和电子商务新模式,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培育经济新增长点。进一步整合和统筹财政涉农资金并创新投入方式,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金融的支持作用,创新农业保险发展模式,重点支持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二、推动新型工商资本下乡融合发展
鼓励处于二三产业领域、具有新经营理念和新组织机制的新型工商资本下乡,促进二三产业向农业延伸,充分发挥工商资本在资金、技术和先进经营模式上的优势,发展现代农业,打通流通等环节,弥补传统农业发展的不足。完善工商资本租地准入和监管制度,做好农业经营能力的前置审查,杜绝“圈地”、套取国家涉农补贴、“非粮化”“非农化”等倾向,防止出现工商资本对农民的挤出效应。
三、打造新型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龙头企业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关键主体,要支持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支持龙头企业上市,创办或入股农民合作社和合作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入股或兴办龙头企业,实现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民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鼓励以土地林地为基础的各种合作形式,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合同等方式,建立风险共担、稳定可靠的利益联结机制,并将相关扶持政策与此机制挂钩,使龙头企业成为农民分享产业链各环节的收益的重要保障 四、稳妥推进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
土地流转是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和增加农业经济效益的关键。继续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户承包地的“三权分置”和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使土地折股量化、按股分配有据可依。探索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制度,充分保护流转双方合法权益,让土地流转更加顺畅,让更多农民参与产业融合发展全过程。
五、推广新兴推进三产融合的典型经验
新兴由于农业龙头企业的长期带动和现代农业的较早探索,加之二三产业均有可挖掘的品牌和亮点,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基础较好,所形成的经验也值得借鉴。支持新兴立足不同区域和行业、领域实际,加强全域三产融合发展示范点的创建,确保三产融合的高标准和高质量。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并在有条件的其他地区复制推广,充分发挥由点到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21. 关于农业产业融合的政策?
是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资入股等方式建立农民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
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资入股等方式建立农民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
鼓励龙头企业到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业。
支持供销合作社搭建全省和区域电商平台和为农服务综合平台。
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利用农村四荒资源发展适宜种养业。开展农业环境治理,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修复。相关扶持政策同等对待,能够商业化运营的农村服务业,面向社会资本开放开放等。
22. 城乡融合发展的目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对未来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作出的规划安排。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目的在于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长期存在的“重城轻乡、城强乡弱”二元经济体制,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城乡融合发展关键在于处理好这个“融”字。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我国“三农”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本、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城市的“单向流动”,其结果是乡村生产要素的长期缺乏和发展能力的持续下降。《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稳慎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等9项具体举措,推动发挥城乡融合优势,促进要素的双向良性循环。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当前,我国城乡产业的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亟需打破大城市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与乡村传统农业的失衡局面。《意见》从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健全城乡统筹规划制度等措施入手,明确提出用城市现代科技来改造传统农业、用城市的工业发展来延长乡村的农业链条、用移动互联来丰富和发展农业业态。未来,乡村经济将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为重要补充的经济形态。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要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多年来,农村公共服务是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的明显短板,也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加快补齐的短板。《意见》从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出发,提出建立健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统一社会保险制度、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城乡路网统一规划建设等具体措施。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和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将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形成城乡融合与协调发展。
当然,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还需要在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城乡普惠的金融服务体系等多方面发力。尤其是要重视城乡融合发展中“人”的因素,充分挖掘各方潜力,凝聚成加快发展的合力,形成政府强化责任、社会积极参与、城乡民众共同发力的良好格局,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23. 城乡融合发展的目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对未来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作出的规划安排。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目的在于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长期存在的“重城轻乡、城强乡弱”二元经济体制,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城乡融合发展关键在于处理好这个“融”字。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我国“三农”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本、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城市的“单向流动”,其结果是乡村生产要素的长期缺乏和发展能力的持续下降。《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稳慎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等9项具体举措,推动发挥城乡融合优势,促进要素的双向良性循环。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当前,我国城乡产业的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亟需打破大城市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与乡村传统农业的失衡局面。《意见》从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健全城乡统筹规划制度等措施入手,明确提出用城市现代科技来改造传统农业、用城市的工业发展来延长乡村的农业链条、用移动互联来丰富和发展农业业态。未来,乡村经济将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为重要补充的经济形态。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要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多年来,农村公共服务是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的明显短板,也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加快补齐的短板。《意见》从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出发,提出建立健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统一社会保险制度、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城乡路网统一规划建设等具体措施。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和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将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形成城乡融合与协调发展。
当然,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还需要在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城乡普惠的金融服务体系等多方面发力。尤其是要重视城乡融合发展中“人”的因素,充分挖掘各方潜力,凝聚成加快发展的合力,形成政府强化责任、社会积极参与、城乡民众共同发力的良好格局,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24. 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源于哪个国家?
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源于中国
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就是农产品生产业、加工业和销售服务业的融合。融合,就是紧密关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之所以要倡导和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是因为这种融合有很多好处。人们通常关注的是对农民生产者的好处,通常认为:仅仅从事农业生产,所得到的农产品原料价值比较低;
而如果对农产品原料进行加工,就可以大大增值,增值数倍或更多;对农产品的销售服务过程,也能够实现增值。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农民就可以参与这种增值的分配,从而增加收入。
在我国,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大作用,是解决好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需求的对接,使得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生产者,能够较好地满足加工商(进而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
这些要求,涉及到品种、数量、品质、规格、品牌、安全性等方面。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使得生产者、加工者和消费者,都能够获益。生产者能够种得好,卖得出,卖得好;加工者能够获得所需要的原料,从加工中获得更大收益;消费者能够更好地满足食品消费需求。
扩展资料:
一二三产业的意义:
1、一二三产业融合,很多情况下,是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
例如,红枣加工企业,能带动大量的农民种植优质红枣;生猪的屠宰加工企业,可以带动大量农民饲养生猪。也有这样的情况:第一产业的发展,催生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例如,在油菜种植地区,美丽的油菜花盛开时,可以催化观光旅游业的发展;西南地区的水稻梯田,也有同样的旅游农业效果。而一些生态园区的建立,更是把直接采摘、品尝、农家乐等,与水果、蔬菜和花卉生产,密切联系到一起,直接融合了一产和三产。
2、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和高效益发展,是现代农业的新发展。
因此,政府才积极倡导、引导、扶持和推动。
3、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是市场机制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结果;而政府的扶持政策,是重要外力。
建议在第三产业(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的建设用地方面,鼓励使用荒坡荒滩,放宽这些土地的用地限制,这既能够利用荒地资源实现建设目标,同时也可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并保护耕地资源;
在第二产业的税收方面,保留地方税种,而在增值税方面给予一定的减免——直接减税比给予企业补贴,更有效率,更加规范公平;允许和鼓励不同方式的新型合作社的发展,只要有利于农民,农民自愿,就可以,而不是把是否返利分红,作为唯一标准。
25. 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村高质量发展五要素?
(一)加强融合发展规划制定,强化规划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事关乡村产业振兴,事关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政府应该高度重视,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
(二)创新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激发融合发展内生动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搭建组织载体,创新融合模式,激发市场主体融合发展的活力。
(三)加强融合发展创新驱动,增强融合发展科技支撑广泛开展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以技术创新推动农村三次产业渗透融合。
(四)提升融合发展服务能力,提高融合发展服务水平政府要通过各种优质服务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提供急需的服务和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
(五)完善融合发展扶持政策,加大融合发展扶持力度完善土地、财税、投资政策,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6. 农业产业融合的两个定义是?
产业融合的定义一是:以第五产业知识产业为主导,第一产业农业为基础,第二产业工业为中介,第三产业服务业为核心,第四产业信息业为配套,是在产业层面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优化再生、推动产业升级的系统工程。
产业融合的定义二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可分为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三类。产业融合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发展趋势来进行讨论,当前,产业融合已是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27. 城乡融合发展的目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对未来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作出的规划安排。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目的在于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长期存在的“重城轻乡、城强乡弱”二元经济体制,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城乡融合发展关键在于处理好这个“融”字。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我国“三农”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本、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城市的“单向流动”,其结果是乡村生产要素的长期缺乏和发展能力的持续下降。《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稳慎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等9项具体举措,推动发挥城乡融合优势,促进要素的双向良性循环。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当前,我国城乡产业的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亟需打破大城市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与乡村传统农业的失衡局面。《意见》从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健全城乡统筹规划制度等措施入手,明确提出用城市现代科技来改造传统农业、用城市的工业发展来延长乡村的农业链条、用移动互联来丰富和发展农业业态。未来,乡村经济将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为重要补充的经济形态。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要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多年来,农村公共服务是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的明显短板,也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加快补齐的短板。《意见》从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出发,提出建立健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统一社会保险制度、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城乡路网统一规划建设等具体措施。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和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将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形成城乡融合与协调发展。
当然,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还需要在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城乡普惠的金融服务体系等多方面发力。尤其是要重视城乡融合发展中“人”的因素,充分挖掘各方潜力,凝聚成加快发展的合力,形成政府强化责任、社会积极参与、城乡民众共同发力的良好格局,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28. 在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中,如何做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园区特色化,特色商业化,农业现代化,休闲园区化,三产融合发展路径上,按以“农”促“绿”,以“旅”带“农”的融合构建新“绿色”新“业态”,新“创新模式”新“运营方式”进行规划建设。例如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在美丽乡村综合体,现代田园小镇,农业公园,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带,农旅小镇,农业旅游综合体等规划设计方面,在上届(第五界)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高层会议中提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农业本体的一二三产,农业+区域级产业链的一二三产进行创新规划。
29. 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源于哪个国家?
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源于中国
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就是农产品生产业、加工业和销售服务业的融合。融合,就是紧密关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之所以要倡导和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是因为这种融合有很多好处。人们通常关注的是对农民生产者的好处,通常认为:仅仅从事农业生产,所得到的农产品原料价值比较低;
而如果对农产品原料进行加工,就可以大大增值,增值数倍或更多;对农产品的销售服务过程,也能够实现增值。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农民就可以参与这种增值的分配,从而增加收入。
在我国,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大作用,是解决好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需求的对接,使得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生产者,能够较好地满足加工商(进而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
这些要求,涉及到品种、数量、品质、规格、品牌、安全性等方面。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使得生产者、加工者和消费者,都能够获益。生产者能够种得好,卖得出,卖得好;加工者能够获得所需要的原料,从加工中获得更大收益;消费者能够更好地满足食品消费需求。
扩展资料:
一二三产业的意义:
1、一二三产业融合,很多情况下,是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
例如,红枣加工企业,能带动大量的农民种植优质红枣;生猪的屠宰加工企业,可以带动大量农民饲养生猪。也有这样的情况:第一产业的发展,催生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例如,在油菜种植地区,美丽的油菜花盛开时,可以催化观光旅游业的发展;西南地区的水稻梯田,也有同样的旅游农业效果。而一些生态园区的建立,更是把直接采摘、品尝、农家乐等,与水果、蔬菜和花卉生产,密切联系到一起,直接融合了一产和三产。
2、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和高效益发展,是现代农业的新发展。
因此,政府才积极倡导、引导、扶持和推动。
3、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是市场机制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结果;而政府的扶持政策,是重要外力。
建议在第三产业(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的建设用地方面,鼓励使用荒坡荒滩,放宽这些土地的用地限制,这既能够利用荒地资源实现建设目标,同时也可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并保护耕地资源;
在第二产业的税收方面,保留地方税种,而在增值税方面给予一定的减免——直接减税比给予企业补贴,更有效率,更加规范公平;允许和鼓励不同方式的新型合作社的发展,只要有利于农民,农民自愿,就可以,而不是把是否返利分红,作为唯一标准。
30. 在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中,如何做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园区特色化,特色商业化,农业现代化,休闲园区化,三产融合发展路径上,按以“农”促“绿”,以“旅”带“农”的融合构建新“绿色”新“业态”,新“创新模式”新“运营方式”进行规划建设。例如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在美丽乡村综合体,现代田园小镇,农业公园,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带,农旅小镇,农业旅游综合体等规划设计方面,在上届(第五界)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高层会议中提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农业本体的一二三产,农业+区域级产业链的一二三产进行创新规划。
31. 在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中,如何做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园区特色化,特色商业化,农业现代化,休闲园区化,三产融合发展路径上,按以“农”促“绿”,以“旅”带“农”的融合构建新“绿色”新“业态”,新“创新模式”新“运营方式”进行规划建设。例如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在美丽乡村综合体,现代田园小镇,农业公园,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带,农旅小镇,农业旅游综合体等规划设计方面,在上届(第五界)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高层会议中提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农业本体的一二三产,农业+区域级产业链的一二三产进行创新规划。
32. 关于农业产业融合的政策?
是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资入股等方式建立农民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
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资入股等方式建立农民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
鼓励龙头企业到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业。
支持供销合作社搭建全省和区域电商平台和为农服务综合平台。
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利用农村四荒资源发展适宜种养业。开展农业环境治理,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修复。相关扶持政策同等对待,能够商业化运营的农村服务业,面向社会资本开放开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