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政策背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
1.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
2008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2008年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08年1-12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主要是乘用车的增长,1-1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899台,同比增长117%,而商用车的新能源车共销售1536台,1-12月同比下滑17%。
2009年,在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快速发展轨道。虽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的增长潜力已开始释放。2009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61.96%,至310辆。2009年1-11月,新能源商用车——主要是液化石油气客车、液化天然气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等——销量同比增长178.98%,至4034辆。相比在乘用车市场的冷遇,“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已开始迅猛增长。
2010年,我国正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2010年6月1日起,国家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2010年7月,国家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20个增至25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新能源汽车正进入全面政策扶持阶段。
2. 新能源发展趋势中石油何去何从?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能源行业清洁化、去碳化、高效化已经成为共识,国际石油公司正加速向清洁低碳的新能源转型,并制定了新能源发展战略。顺应全球能源转型趋势,发展海外新能源业务,对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重构业务链、探寻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具有重大意义。在分析国际石油公司新能源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中国石油海外新能源业务发展方向及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发展思路和先行试点、分步推进的发展策略。
近年来,为应对气候变化导致的全球变暖问题,国际社会气候政策约束不断升级,全球能源绿色转型明显提速,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意识到绿色转型在环境、经济、能源甚至政治层面的必要性,纷纷出台新能源发展政策及路线图,截至2021年6月底,已经有超过130个国家提出零碳或碳中和目标,能源转型、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全球趋势。
随着国际社会对碳排放的限制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油气业务发展面临的压力逐步增加。2019年底,欧盟委员会推出重大发展战略《欧洲绿色新政》,宣布欧盟将在2050年成为首个碳中和区域的目标。法国、意大利、荷兰和新西兰等国家提出,将在部分陆域或海域禁止油气勘探开发活动。欧洲投资银行也决定,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2021年起不再为包括油气在内的化石能源项目提供贷款。2021年5月,IEA(国际能源署)发布了《2050年净零排放:全球能源行业路线图》,呼吁全球针对油气等化石燃料作出迅速而根本的转变,建议停止批准石油和天然气领域新的投资项目,以便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
长远而言,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未来全世界的石油消费会相对减少,传统油气行业的生存空间正被挤压,发展空间愈发受限,驱动国际石油公司加速向清洁低碳的新能源转型,探索新的技术、新的业务发展方向。
3. 为什么推行新能源汽车?
推行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节能和环保。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从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看,其动力电源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铅酸电池、超级电容器,其中超级电容器大多以辅助动力源的形式出现。主要原因是这些电池技术还不完全成熟或缺点明显,与传统汽车相比不管是从成本上、动力还是续航里程上都有不少差距,这也是制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的重要原因。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 2008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2008年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08年1-12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主要是乘用车的增长,1-1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899台,同比增长117%,而商用车的新能源车共销售1536台,1-12月同比下滑17%。 2009年,在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快速发展轨道。虽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的增长潜力已开始释放。2009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61.96%,至310辆。2009年1-11月,新能源商用车——主要是液化石油气客车、液化天然气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等——销量同比增长178.98%,至4034辆。相比在乘用车市场的冷遇,“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已开始迅猛增长。
4.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
2008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2008年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08年1-12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主要是乘用车的增长,1-1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899台,同比增长117%,而商用车的新能源车共销售1536台,1-12月同比下滑17%。
2009年,在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快速发展轨道。虽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的增长潜力已开始释放。2009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61.96%,至310辆。2009年1-11月,新能源商用车——主要是液化石油气客车、液化天然气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等——销量同比增长178.98%,至4034辆。相比在乘用车市场的冷遇,“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已开始迅猛增长。
2010年,我国正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2010年6月1日起,国家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2010年7月,国家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20个增至25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新能源汽车正进入全面政策扶持阶段。
5. 为什么推行新能源汽车?
推行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节能和环保。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从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看,其动力电源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铅酸电池、超级电容器,其中超级电容器大多以辅助动力源的形式出现。主要原因是这些电池技术还不完全成熟或缺点明显,与传统汽车相比不管是从成本上、动力还是续航里程上都有不少差距,这也是制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的重要原因。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 2008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2008年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08年1-12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主要是乘用车的增长,1-1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899台,同比增长117%,而商用车的新能源车共销售1536台,1-12月同比下滑17%。 2009年,在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快速发展轨道。虽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的增长潜力已开始释放。2009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61.96%,至310辆。2009年1-11月,新能源商用车——主要是液化石油气客车、液化天然气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等——销量同比增长178.98%,至4034辆。相比在乘用车市场的冷遇,“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已开始迅猛增长。
6. 新能源汽车发展背景是什么?
第一,宏观大背景下,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技术进步和能源安全重视程度的加深,消耗化石能源的内燃机在公路交通领域逐渐被其他能源的动力系统所取代,这也为以电动化为技术背景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带来了良机。例如,早在1997年,日本就根据《京都议定书》中针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并制定了清洁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之后的《巴黎协定》更是进一步表明了各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决心。到2018年,以欧盟成员为主的多个国家都对限制或终止内燃机销售注册作出承诺甚至出台法案,例如法国宣布在2040年禁止销售内燃机汽车的销售,英国同样决定在2040年禁止内燃机汽车的销售。还有一些国家在时间上的要求更为严格,例如挪威将这一时间确定为2025年。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工信部表示,燃油车退出时间表已经开始研究,而双积分管理办法则已开始实施,以此来要求和激励各企业改善传统汽车节能水平。
第二,持续有力的多维政策激励机制促进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由于其内在的环保性和技术升级特点,成为我国绿色发展和创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因此,国家在国家战略、税费减免、财政补贴和产业政策四个方面构建起由上而下的四维激励政策体系。在国家战略方面,表现为在政策层面重点培养,在许多城市扩大公共服务领域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范围。在税费减免方面,在2014年发文免除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在2015年发文给予新能源车辆车船税优惠。在财政补贴方面,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并推广至全国,并给予新能源汽车项目每年一定的资金支持。在产业政策方面,出台多个文件促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给予新能源运营以补贴等等。
7. 新能源发展趋势中石油何去何从?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能源行业清洁化、去碳化、高效化已经成为共识,国际石油公司正加速向清洁低碳的新能源转型,并制定了新能源发展战略。顺应全球能源转型趋势,发展海外新能源业务,对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重构业务链、探寻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具有重大意义。在分析国际石油公司新能源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中国石油海外新能源业务发展方向及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发展思路和先行试点、分步推进的发展策略。
近年来,为应对气候变化导致的全球变暖问题,国际社会气候政策约束不断升级,全球能源绿色转型明显提速,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意识到绿色转型在环境、经济、能源甚至政治层面的必要性,纷纷出台新能源发展政策及路线图,截至2021年6月底,已经有超过130个国家提出零碳或碳中和目标,能源转型、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全球趋势。
随着国际社会对碳排放的限制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油气业务发展面临的压力逐步增加。2019年底,欧盟委员会推出重大发展战略《欧洲绿色新政》,宣布欧盟将在2050年成为首个碳中和区域的目标。法国、意大利、荷兰和新西兰等国家提出,将在部分陆域或海域禁止油气勘探开发活动。欧洲投资银行也决定,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2021年起不再为包括油气在内的化石能源项目提供贷款。2021年5月,IEA(国际能源署)发布了《2050年净零排放:全球能源行业路线图》,呼吁全球针对油气等化石燃料作出迅速而根本的转变,建议停止批准石油和天然气领域新的投资项目,以便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
长远而言,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未来全世界的石油消费会相对减少,传统油气行业的生存空间正被挤压,发展空间愈发受限,驱动国际石油公司加速向清洁低碳的新能源转型,探索新的技术、新的业务发展方向。
8. 新能源发电量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在现在常规能源危机的时候人们积极的研究新能源发电利用新能源发电,可以解决当前能源危机的问题
9. 新能源发展趋势中石油何去何从?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能源行业清洁化、去碳化、高效化已经成为共识,国际石油公司正加速向清洁低碳的新能源转型,并制定了新能源发展战略。顺应全球能源转型趋势,发展海外新能源业务,对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重构业务链、探寻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具有重大意义。在分析国际石油公司新能源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中国石油海外新能源业务发展方向及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发展思路和先行试点、分步推进的发展策略。
近年来,为应对气候变化导致的全球变暖问题,国际社会气候政策约束不断升级,全球能源绿色转型明显提速,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意识到绿色转型在环境、经济、能源甚至政治层面的必要性,纷纷出台新能源发展政策及路线图,截至2021年6月底,已经有超过130个国家提出零碳或碳中和目标,能源转型、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全球趋势。
随着国际社会对碳排放的限制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油气业务发展面临的压力逐步增加。2019年底,欧盟委员会推出重大发展战略《欧洲绿色新政》,宣布欧盟将在2050年成为首个碳中和区域的目标。法国、意大利、荷兰和新西兰等国家提出,将在部分陆域或海域禁止油气勘探开发活动。欧洲投资银行也决定,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2021年起不再为包括油气在内的化石能源项目提供贷款。2021年5月,IEA(国际能源署)发布了《2050年净零排放:全球能源行业路线图》,呼吁全球针对油气等化石燃料作出迅速而根本的转变,建议停止批准石油和天然气领域新的投资项目,以便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
长远而言,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未来全世界的石油消费会相对减少,传统油气行业的生存空间正被挤压,发展空间愈发受限,驱动国际石油公司加速向清洁低碳的新能源转型,探索新的技术、新的业务发展方向。
10.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
2008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2008年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08年1-12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主要是乘用车的增长,1-1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899台,同比增长117%,而商用车的新能源车共销售1536台,1-12月同比下滑17%。
2009年,在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快速发展轨道。虽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的增长潜力已开始释放。2009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61.96%,至310辆。2009年1-11月,新能源商用车——主要是液化石油气客车、液化天然气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等——销量同比增长178.98%,至4034辆。相比在乘用车市场的冷遇,“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已开始迅猛增长。
2010年,我国正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2010年6月1日起,国家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2010年7月,国家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20个增至25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新能源汽车正进入全面政策扶持阶段。
11. 为什么推行新能源汽车?
推行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节能和环保。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从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看,其动力电源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铅酸电池、超级电容器,其中超级电容器大多以辅助动力源的形式出现。主要原因是这些电池技术还不完全成熟或缺点明显,与传统汽车相比不管是从成本上、动力还是续航里程上都有不少差距,这也是制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的重要原因。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 2008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2008年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08年1-12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主要是乘用车的增长,1-1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899台,同比增长117%,而商用车的新能源车共销售1536台,1-12月同比下滑17%。 2009年,在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快速发展轨道。虽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的增长潜力已开始释放。2009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61.96%,至310辆。2009年1-11月,新能源商用车——主要是液化石油气客车、液化天然气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等——销量同比增长178.98%,至4034辆。相比在乘用车市场的冷遇,“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已开始迅猛增长。
12. 新能源汽车发展背景是什么?
第一,宏观大背景下,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技术进步和能源安全重视程度的加深,消耗化石能源的内燃机在公路交通领域逐渐被其他能源的动力系统所取代,这也为以电动化为技术背景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带来了良机。例如,早在1997年,日本就根据《京都议定书》中针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并制定了清洁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之后的《巴黎协定》更是进一步表明了各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决心。到2018年,以欧盟成员为主的多个国家都对限制或终止内燃机销售注册作出承诺甚至出台法案,例如法国宣布在2040年禁止销售内燃机汽车的销售,英国同样决定在2040年禁止内燃机汽车的销售。还有一些国家在时间上的要求更为严格,例如挪威将这一时间确定为2025年。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工信部表示,燃油车退出时间表已经开始研究,而双积分管理办法则已开始实施,以此来要求和激励各企业改善传统汽车节能水平。
第二,持续有力的多维政策激励机制促进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由于其内在的环保性和技术升级特点,成为我国绿色发展和创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因此,国家在国家战略、税费减免、财政补贴和产业政策四个方面构建起由上而下的四维激励政策体系。在国家战略方面,表现为在政策层面重点培养,在许多城市扩大公共服务领域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范围。在税费减免方面,在2014年发文免除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在2015年发文给予新能源车辆车船税优惠。在财政补贴方面,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并推广至全国,并给予新能源汽车项目每年一定的资金支持。在产业政策方面,出台多个文件促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给予新能源运营以补贴等等。
13. 为什么推行新能源汽车?
推行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节能和环保。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从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看,其动力电源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铅酸电池、超级电容器,其中超级电容器大多以辅助动力源的形式出现。主要原因是这些电池技术还不完全成熟或缺点明显,与传统汽车相比不管是从成本上、动力还是续航里程上都有不少差距,这也是制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的重要原因。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 2008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2008年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08年1-12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主要是乘用车的增长,1-1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899台,同比增长117%,而商用车的新能源车共销售1536台,1-12月同比下滑17%。 2009年,在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快速发展轨道。虽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的增长潜力已开始释放。2009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61.96%,至310辆。2009年1-11月,新能源商用车——主要是液化石油气客车、液化天然气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等——销量同比增长178.98%,至4034辆。相比在乘用车市场的冷遇,“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已开始迅猛增长。
14. 低碳亲亲理念产生的背景是?
低碳经济理念是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产生的。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是不争的事实。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15. 新能源发展趋势中石油何去何从?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能源行业清洁化、去碳化、高效化已经成为共识,国际石油公司正加速向清洁低碳的新能源转型,并制定了新能源发展战略。顺应全球能源转型趋势,发展海外新能源业务,对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重构业务链、探寻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具有重大意义。在分析国际石油公司新能源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中国石油海外新能源业务发展方向及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发展思路和先行试点、分步推进的发展策略。
近年来,为应对气候变化导致的全球变暖问题,国际社会气候政策约束不断升级,全球能源绿色转型明显提速,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意识到绿色转型在环境、经济、能源甚至政治层面的必要性,纷纷出台新能源发展政策及路线图,截至2021年6月底,已经有超过130个国家提出零碳或碳中和目标,能源转型、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全球趋势。
随着国际社会对碳排放的限制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油气业务发展面临的压力逐步增加。2019年底,欧盟委员会推出重大发展战略《欧洲绿色新政》,宣布欧盟将在2050年成为首个碳中和区域的目标。法国、意大利、荷兰和新西兰等国家提出,将在部分陆域或海域禁止油气勘探开发活动。欧洲投资银行也决定,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2021年起不再为包括油气在内的化石能源项目提供贷款。2021年5月,IEA(国际能源署)发布了《2050年净零排放:全球能源行业路线图》,呼吁全球针对油气等化石燃料作出迅速而根本的转变,建议停止批准石油和天然气领域新的投资项目,以便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
长远而言,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未来全世界的石油消费会相对减少,传统油气行业的生存空间正被挤压,发展空间愈发受限,驱动国际石油公司加速向清洁低碳的新能源转型,探索新的技术、新的业务发展方向。
16. 低碳亲亲理念产生的背景是?
低碳经济理念是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产生的。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是不争的事实。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17.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
2008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2008年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08年1-12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主要是乘用车的增长,1-1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899台,同比增长117%,而商用车的新能源车共销售1536台,1-12月同比下滑17%。
2009年,在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快速发展轨道。虽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的增长潜力已开始释放。2009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61.96%,至310辆。2009年1-11月,新能源商用车——主要是液化石油气客车、液化天然气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等——销量同比增长178.98%,至4034辆。相比在乘用车市场的冷遇,“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已开始迅猛增长。
2010年,我国正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2010年6月1日起,国家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2010年7月,国家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20个增至25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新能源汽车正进入全面政策扶持阶段。
18. 浅谈新能源发展思路?
1 新能源企业应该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思路,不局限于一种产品或一种市场。
2 原因在于,新能源市场是一个快速变化和高度竞争的市场,如果一个企业过于依赖于某一种产品或某一个市场,就容易被其他企业取代。
多元化的发展可以减小风险,增加收益,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 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产品多元化,开发多种类型的新能源产品,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二是市场多元化,开发不同国家和不同领域的市场;三是在产业链上实现全面布局,涉足新能源的各个环节,如生产、销售、配套服务等。
19. 新能源汽车发展背景是什么?
第一,宏观大背景下,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技术进步和能源安全重视程度的加深,消耗化石能源的内燃机在公路交通领域逐渐被其他能源的动力系统所取代,这也为以电动化为技术背景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带来了良机。例如,早在1997年,日本就根据《京都议定书》中针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并制定了清洁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之后的《巴黎协定》更是进一步表明了各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决心。到2018年,以欧盟成员为主的多个国家都对限制或终止内燃机销售注册作出承诺甚至出台法案,例如法国宣布在2040年禁止销售内燃机汽车的销售,英国同样决定在2040年禁止内燃机汽车的销售。还有一些国家在时间上的要求更为严格,例如挪威将这一时间确定为2025年。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工信部表示,燃油车退出时间表已经开始研究,而双积分管理办法则已开始实施,以此来要求和激励各企业改善传统汽车节能水平。
第二,持续有力的多维政策激励机制促进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由于其内在的环保性和技术升级特点,成为我国绿色发展和创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因此,国家在国家战略、税费减免、财政补贴和产业政策四个方面构建起由上而下的四维激励政策体系。在国家战略方面,表现为在政策层面重点培养,在许多城市扩大公共服务领域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范围。在税费减免方面,在2014年发文免除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在2015年发文给予新能源车辆车船税优惠。在财政补贴方面,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并推广至全国,并给予新能源汽车项目每年一定的资金支持。在产业政策方面,出台多个文件促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给予新能源运营以补贴等等。
20. 新能源电池产生的背景?
汽车尾气排放严重污染环境,就产生了新能源汽车,电池就产生了
21. 浅谈新能源发展思路?
1 新能源企业应该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思路,不局限于一种产品或一种市场。
2 原因在于,新能源市场是一个快速变化和高度竞争的市场,如果一个企业过于依赖于某一种产品或某一个市场,就容易被其他企业取代。
多元化的发展可以减小风险,增加收益,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 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产品多元化,开发多种类型的新能源产品,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二是市场多元化,开发不同国家和不同领域的市场;三是在产业链上实现全面布局,涉足新能源的各个环节,如生产、销售、配套服务等。
22. 浅谈新能源发展思路?
1 新能源企业应该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思路,不局限于一种产品或一种市场。
2 原因在于,新能源市场是一个快速变化和高度竞争的市场,如果一个企业过于依赖于某一种产品或某一个市场,就容易被其他企业取代。
多元化的发展可以减小风险,增加收益,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 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产品多元化,开发多种类型的新能源产品,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二是市场多元化,开发不同国家和不同领域的市场;三是在产业链上实现全面布局,涉足新能源的各个环节,如生产、销售、配套服务等。
23. 新能源发电量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在现在常规能源危机的时候人们积极的研究新能源发电利用新能源发电,可以解决当前能源危机的问题
24. 低碳亲亲理念产生的背景是?
低碳经济理念是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产生的。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是不争的事实。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25. 新能源汽车发展背景是什么?
第一,宏观大背景下,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技术进步和能源安全重视程度的加深,消耗化石能源的内燃机在公路交通领域逐渐被其他能源的动力系统所取代,这也为以电动化为技术背景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带来了良机。例如,早在1997年,日本就根据《京都议定书》中针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并制定了清洁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之后的《巴黎协定》更是进一步表明了各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决心。到2018年,以欧盟成员为主的多个国家都对限制或终止内燃机销售注册作出承诺甚至出台法案,例如法国宣布在2040年禁止销售内燃机汽车的销售,英国同样决定在2040年禁止内燃机汽车的销售。还有一些国家在时间上的要求更为严格,例如挪威将这一时间确定为2025年。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工信部表示,燃油车退出时间表已经开始研究,而双积分管理办法则已开始实施,以此来要求和激励各企业改善传统汽车节能水平。
第二,持续有力的多维政策激励机制促进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由于其内在的环保性和技术升级特点,成为我国绿色发展和创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因此,国家在国家战略、税费减免、财政补贴和产业政策四个方面构建起由上而下的四维激励政策体系。在国家战略方面,表现为在政策层面重点培养,在许多城市扩大公共服务领域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范围。在税费减免方面,在2014年发文免除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在2015年发文给予新能源车辆车船税优惠。在财政补贴方面,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并推广至全国,并给予新能源汽车项目每年一定的资金支持。在产业政策方面,出台多个文件促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给予新能源运营以补贴等等。
26. 低碳亲亲理念产生的背景是?
低碳经济理念是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产生的。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是不争的事实。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27. 新能源电池产生的背景?
汽车尾气排放严重污染环境,就产生了新能源汽车,电池就产生了
28. 新能源电池产生的背景?
汽车尾气排放严重污染环境,就产生了新能源汽车,电池就产生了
29. 新能源发电量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在现在常规能源危机的时候人们积极的研究新能源发电利用新能源发电,可以解决当前能源危机的问题
30. 新能源电池产生的背景?
汽车尾气排放严重污染环境,就产生了新能源汽车,电池就产生了
31. 浅谈新能源发展思路?
1 新能源企业应该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思路,不局限于一种产品或一种市场。
2 原因在于,新能源市场是一个快速变化和高度竞争的市场,如果一个企业过于依赖于某一种产品或某一个市场,就容易被其他企业取代。
多元化的发展可以减小风险,增加收益,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 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产品多元化,开发多种类型的新能源产品,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二是市场多元化,开发不同国家和不同领域的市场;三是在产业链上实现全面布局,涉足新能源的各个环节,如生产、销售、配套服务等。
32. 新能源发电量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在现在常规能源危机的时候人们积极的研究新能源发电利用新能源发电,可以解决当前能源危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