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产业被称为?(我国近几年产业转移的趋势是怎样的?)
1. 交通运输产业被称为?
交通运输业属服务行业,为第三产业
2. 我国近几年产业转移的趋势是怎样的?
①产业转移中制造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产业结构其主要特点是: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并行,技术含量较高的先进制造业与新一轮以IT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并行,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转移并行,高技术与先进技术并行,且其扩散程度加大,速度加快。
②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将转向东北、中西部,转移方式更趋多元化。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格局也将有所改变:东部仍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规模最大的地区,但东北与中西部将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增长最快的地区。在区域的产业分布上也将由于不同地区的产业特点呈现出较明显的特色分工:东部将承接高技术产业及服务业转移;中西部将承接重要原材料与能源及制造加工工业的转移;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长三角、珠三角将更多地承按配套性装备制造、电子通讯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如汽车、造船等国际产业的转移。
3. 四个产业类型?
产业类型分为3类,基本分别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主要指生产食材以及其它一些生物材料的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直接以自然物为生产对象的产业。
第二产业主要指加工制造产业,利用自然界和第一产业提供的基本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第三产业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 交通运输业包括哪些?
1.陆路运输服务,是指通过陆路(地上或者地下)运送货物或者旅客的运输业务活动,包括公路运输、缆车运输、索道运输及其他陆路运输,暂不包括铁路运输。
2.水路运输服务,是指通过江、河、湖、川等天然、人工水道或者海洋航道运送货物或者旅客的运输业务活动。远洋运输的程租、期租业务,属于水路运输服务。程租业务,是指远洋运输企业为租船人完成某一特定航次的运输任务并收取租赁费的业务。期租业务,是指远洋运输企业将配备有操作人员的船舶承租给他人使用一定期限,承租期内听候承租方调遣,不论是否经营,均按天向承租方收取租赁费,发生的固定费用均由船东负担的业务。
3.航空运输服务,是指通过空中航线运送货物或者旅客的运输业务活动。航空运输的湿租业务,属于航空运输服务。湿租业务,是指航空运输企业将配备有机组人员的飞机承租给他人使用一定期限,承租期内听候承租方调遣,不论是否经营,均按一定标准向承租方收取租赁费,发生的固定费用均由承租方承担的业务。管道运输服务,是指通过管道设施输送气体、液体、固体物质的运输业务活动。”
5. 交通运输今后发展的方向和思路?
面对“十四五”的重要机遇期和城市群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要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质量和效益的双提升,高质量推进“交通强国”发展战略,关键在于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发展思路,促进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高效对接。
(一)倒逼市场主体加快创新,夯实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动力基础
加快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创新发展,要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推进交通运输“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深化交通“大部制”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优化营商环境,把握好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关系,强化优胜劣汰机制,倒逼市场主体创新,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整体竞争力。积极发展要素市场,强化技术、环保、质量、安全、能耗、用地等指标约束,倒逼我国交通运输产业和企业增强创新的主动性,夯实综合运输发展的动力基础。
(二)引导创新资源进入新兴产业领域,挖掘“大交通”发展潜能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智慧绿色引领未来交通”为导向,引导创新要素向交通运输的新兴领域聚焦,提高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大交通”内生发展动力。着力开展交通运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和培育新业态规范发展,促进交通运输与互联网、大数据深度融合,推动交通运输与装备制造、通信信息、商贸流通等产业联动发展,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以新技术研发、关键领域突破为导向,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链延伸,形成跨领域产业合作发展模式,从而打造上中下游密切衔接、配套完善、具有科技创新支撑的“大交通”产业体系。
(三)培育驱动运输服务融合发展的核心载体,形成综合交通运输高效服务体系和示范效应
瞄准“连而不畅”“邻而不接”等问题,在多式联运、城市空间规划、交通治理等关键领域,逐步培育发展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市场影响广,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航母型”现代物流领军企业和城市交通运输规划服务平台,立足于现代物流园区、综合交通枢纽等驱动运输服务融合发展的核心载体,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内部协调、融合发展。
(四)提升区域交通协调能力,优化交通运输提质增效的驱动力
重点突出“一体化发展”建设思路,加快建设快速便捷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重视城市内部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交通体系与区域性主干网络的衔接与换乘,改善机场、高铁等大型对外交通枢纽与轨交、公交等市内交通网络的高效联系,在提高综合交通系统性整合协调水平和层次性服务的基础上,改善与提升区域交通出行的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快“一带一路”交通运输的互联互通,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交通运输开放新发展格局。在“双向开放”上要有新的突破,积极推动交通运输技术、装备和服务“引进来”和“走出去”,主动融入全球分工体系,通过提升交通运输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帮助
中国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钟文 ,钟昌标 ,郑明贵 ,陈林雄 .兼顾公平与效率的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 [J].地域研究与开发,
(五)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推动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重点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综合交通运输的支持作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既是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支撑,也是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坚持《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年)》所提出的“统筹协调、应用驱动、安全可控、多方参与”的原则,把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落实到综合交通运输的基础支撑、共享开放、创新应用、安全保障、管理改革等重点环节,推动大数据与综合交通运输的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综合交通大数据信息平台,为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6. 旅游产业化是什么意思?
旅游产业化指直接为旅游者提供交通运输、观光度假、住宿、餐饮、购物、康乐服务(如旅行社、旅游涉外饭店、旅游定点餐馆、旅游定点商店、旅游车船公司、旅游定点娱乐场、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等)以及为这些服务专门或直接提供人力、智力和中介服务的企事业单位、行业和部门(如旅游院校、旅游研究规划机构、旅游宣传出版、旅游网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