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产业特点(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区别?)
1. 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区别?
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占有一定资源、机会的社会成员的组成方式及其关系格局,包含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就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等若干重要子结构,其中社会阶层结构是核心。社会结构具有复杂性、整体性、层次性、相对稳定性等重要特点。一个理想的现代社会结构,应具有公正性、合理性、开放性的重要特征。
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一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产业结构的变化一方面为某些行业带来良好的市场机会,一方面也会对其他行业带来生存的威胁
一个指的是国家,一个指的是工业两者并不相同
2. 产业基础与产业链现代是什么关系?
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是互相支撑的关系。
产业基础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支撑,既包括提供基本生产资料的产业部门,也包括提供产业底层结构的产业要素。就工业而言,传统工业底层结构要素包括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技术和基础动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还需增加“基础软件”。中央强调的“产业基础能力”,是指上述基本支撑对产业形成和发展的保障程度和推动力度。
3. 现代服务包括哪些?
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提升。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主要包括以下四大类:
1.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
2.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
3.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
4.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4. 发展特色产业的意义?
从横向来看,基于资源禀赋、历史传承和经济阶段不同,区别于美加规模化农业道路和日韩精细化农业道路,中国农业走出了极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从纵向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经历了从农业产业到乡村产业发展的过程,并表现出不断升级的阶段性特征。以农产品产出能力为重的现代农业1.0版,以农村产业发展为主要特征的2.0版,在传统产业基础上生成观光旅游休闲农业、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的现代农业3.0版,农业与加工业、农业与流通业、农业与观光旅游休闲产业相融合的现代农业4.0版。
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道路和产业融合,既来自资源禀赋和农耕文明的千年遗传,更来自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变迁。东北的粮食产业、西北的旱作农业、南方的稻田文化,特别是以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壮大的陕北苹果产业、江西赣南脐橙产业、山东寿光与河南内黄的蔬菜产业、山东金乡与河南杞县的大蒜产业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构成了多元化乡村产业内涵。乡村观光旅游等新产业,互联网+等新业态的发展壮大,又极大地丰富了乡村产业的表现形式。
中医农业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能够有效的将中医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农业领域,实现现代农业与传统中医的跨界融合,优势互补和集成创新。 用中医原理与技术指导、转换或应用到大农业与大健康产业,包括生态种植、生态养殖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第一、二、三产业链(大健康产业)的相互贯通;它涉及到农业种植中的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等环节,以及养殖中的饲料、兽药、免疫、营养及减抗替抗等多个环节;其主要技术机理:一是利用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或搭配调理动植物生长;三是利用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群落之间的相生相克机理优化动植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