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商品期货的产业链条的分析(案例)
如何进行商品期货的产业链条的分析(案例)
很多人分析商品供求,喜欢从平衡表入手。当然,平衡表是一个商品最根本的供求基本面,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但很多人不能理解,其实平衡表是动态的。我绝对不是讲平衡表没有用。平衡表非常有用,但他仅仅是一个分析工具,而且这个分析工具会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随之变化。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商品,本来供应很大,库存比较高,但现货刚开始没涨几天,库存就集体不见了。这些东西平衡表上不会告诉你。我喜欢从产业链的结构入手。
假设有这么一个行业A,工业。全国的供应厂商基本在10几家。进口成本较高,国内工厂在逐步挤占海外市场,中国制造名不虚传。这个行业有上游,有下游。目前的状况是上游主要是进口原料,下游是庞大而繁杂的行业B,行业B的公司有几百家。
在传统意义上,我们通常认为行业A的上游其实是这根链条的主导行业;在国内行业A显著要强势于行业B;但行业B是整宏蚂个链条的核心,因为一旦行业B的需求不行了,行业A和上游再强势,也毫无用途。
这里的强势主要体现在行业集中度。
假设现在行业A的几家龙头公司,联合限产保价格,此时我们分析的角度在哪里?
有人想也不想直接否定:这是在作死。
因为行业A的集中度高,所以整个行业想联合限产保价的时候有很多,但还尚未有成功的时候。尤其是上次09年联合保价最终内讧,致使行业A的产品价格一落千丈,前车之鉴历历在目,而今还这么干,不是送钱是什么?
但且慢。有几个问题要想想清楚:
1、整个产业的盈亏情况如何?----长期亏损,限产保价时候每吨亏损超过300元;
2、期现关系如何?----期货大幅度贴水;
3、上次保价时候期现关系如何?----期货升水;
4、上次保价失败原因是什么?----现货便宜挺期货猪队友卖期货,甚至买现货卖期货;
5、这次怎么保价?降低开工,维持低开工率,期货盘无法保值(大幅度贴水);
还有很多问题,都是细节。
这里又有一个终极问题:保价的目的是什么?
再深入产业链研究一下,可以发现,原来行业A这次限产保价的几个发起人的大股东竟然都是行业B的大企业。这属于从终端向上游蔓延,由上游进判绝兆行限产保价。假如 A行业领头的几个企业产能下来之后满足自己股东之外就不剩什么产品,那么这个保价是否还是没有希望?行业B的生态会发生什么变化?
当A开始限产保价格,B必然开始时候不接受,但由于开工率下来之后A只需要满足自己的股东生产需求,这样除了协议价之外现货价格必然走高,导致小的B行业企业被淘汰。对的,这是一个产业链条的洗牌。这根本不是A生态的变化,这是整个产业链条发生质的改变。A从一个夹缝行掘租业,变成了强势行业,这也是为什么协议价加工费提高一倍之后,B大多数企业都接受了现实。接受现实意味着可以苟延残喘,不接受现实立刻没货。
当这根产业链条发生如此的变化的时候,会有什么情况产生?首先,现货价格注定在上面,因为开工永远是不够的。现货是缺乏的。期货价格的排列大概率是back,因为两个原因:1、远期开工恢复的预期导致投机空头一路在远月做空;2、对行业B的洗牌预期担忧远期需求发生萎缩也会导致产业客户看空远月;那么大概率这根链条只要维持住这种格局,那么一个最简单的挣钱的办法就是一路买,一路吃现货升水。
这根链条的这种状态会在什么情况下改变?显然在最上游。假如进口原料大幅度下跌,导致海外现货价格崩溃,那么这个保价行为自动终结;其二,期货出现大幅度上涨涨幅远远超过现货导致back变成contango,这样的保价也自动终结,但这种概率不高,除非行业B 的人大量涌入期货进行买入套保-----这也是我的建议,行业B的企业应该这么做,尤其是在高back的情况下,等于是在摊薄购买成本。
这就是我的分析思路,从一个大产业链条去观察。核心的问题是:谁主动,谁强势,强势的格局如何形成,强势持续的条件是什么,在格局稳定维持的情况下,什么策略最优选。
我没有说具体的行业,我不过举个例子。商品市场千变万化,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对号入座,切勿刻舟求剑。
( 诸葛就是不亮 期货日报 )
期货中的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都与那些主要的因素有关?
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方面?这是大宗商品投资和交易的人员都是非常关心的话题,同时大宗商品的价格也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世界经济中大宗商品无处不在,每天的粗茄吃穿住行都包含大宗商品,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大宗商品的价格下面给进行具体说明:
一、供需因素是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首要因素
供需因素是影响大宗商品的根本性因素,也是起决定性的影响因素,例如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等会导致需求的增减。但进入信辩棚息化时代之后,供需矛盾的信息经常被操纵者别有用心的人为放大,而且放大的程度往往是n多倍,进而造成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暴跌。
二、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因素之美元及汇率:
美元汇率与大宗商品呈现负相关关系,且美元汇率与大宗商品呈正相关关系多发生在美元升值的时候。一般而言,铜、Brent原油与美元汇率波动关系较为接近,而黄金与美元汇率负相关关系较其他大宗商品强的多。
扩展资料:
趋势:根据大宗商品数据商生意社最新发布的《2012年2月大宗商品供需指数(BCI)数据报告》显示,在其跟踪的100种大宗商品中有55种上涨,其中,能源涨幅居前,最高为2.14%。
这反映出国际油价对我国的影响深岩灶察远,但是耗能比重超70%的煤炭价格连续下跌,表明大宗商品市场虚热仍在,下游回暖仍待时日。
在生意社跟踪的100种大宗商品中,有55种在2月份出现上涨,100种商品的平均涨幅在0.35%。能源和有色成为2月份的两个亮点板块,其中能源平均涨幅最高,为2.14%,有色平均涨幅最低,为-1.87%。
环链:石油、农产品和贵金属价格在全球性的连锁反应中彼此借力不断被推高,由此人们担心,价格居高不下的大宗商品将引发长期的通货膨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宗商品
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方面?这是大宗商品投资和交易的人员都是非常关心的话题,同时大宗商品的价格也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世界经济中大宗商品无处不在,每天的吃穿住行都包含大宗商品,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大宗商品的价格下面给进行具体说明:
一、供需因素是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首要因素
供需因素是影响大宗商品的根本性因素,也是起决定性的影响因素,例如族手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等会导致需求的增减。但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供需矛盾的信息经常被操纵者别有用心的人为放大,而且放大的程度往往是n多倍,进而造成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暴跌。
二、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因素之美元及汇率:
美元汇率与大宗商品呈现负相关关系,且美元汇率与大宗商品呈正相关关系多发生在美元升值的时候。一般而言,铜、Brent原油与美元汇率波动关系较皮穗盯为接近,而黄金与美元汇率负相关关系较其他大宗商品强的多。
扩展资料:
趋势:根据大宗商品数据商生意社最新发布的《2012年2月大宗商品供需指数(BCI)数据报告》显示,在其跟踪的100种大宗商品中有55种上涨,其中,能源涨幅居前,最高为2.14%。
这反映出国际油价对我国的影响深远,但是耗能比重超70%的煤炭价格连续下跌,表明大宗商品市场虚燃和热仍在,下游回暖仍待时日。
在生意社跟踪的100种大宗商品中,有55种在2月份出现上涨,100种商品的平均涨幅在0.35%。能源和有色成为2月份的两个亮点板块,其中能源平均涨幅最高,为2.14%,有色平均涨幅最低,为-1.87%。
环链:石油、农产品和贵金属价格在全球性的连锁反应中彼此借力不断被推高,由此人们担心,价格居高不下的大宗商品将引发长期的通货膨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宗商品
分析和预测期货价格走势的方法很多,但基本上可划分为基本面因素分析和技术分析两种。
一、基本面分析
1.供需分析
期货商品供给分析
期初库存量:上年度或上季度积存下来可供社会继续消费的商品实物量。 生产供应者存货、经营商存货:可根据价格变化随时上市供给
政府储备:一般不会轻易投放市场
本期产量:本年度或本季度的商品生产量。从短期看,它主要受生产能力的制约,资源和自然条件、生产成本及政府政策的影响。
本期进口量:受国内市场供求、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差、汇率、国家进出口政策以及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变化。
期货商品需求分析 国内消费量:受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或购买能力、消费者人数、消费结构变化、商品新用途发现、替代品的价格及获取的方便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国际市场需求分析:影响因素包括国际、国内市场供求状况,内销和外销价格比,本国出口政策和进口国进口政策变化,关税和汇率变化等。例如,我国是玉米出口国之一,玉米出口量是影响玉米期货价格的重要因素。
期末结存量:当本期商品供不应求时,期末结存将会减少;反之就会增加。
分析本期期末存量的实际变动,即可从商品实物运动的角度看出本期商品的供求状况及其对下期商品供求状况和价格的影响。
2.经济周期分析
商品市场波动通常与经济波动周期紧密相关。期货价格也不例外。由于期货市场是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联的开放市场,因此,期货市场价格波动不仅受国内经济波动周期的影响,而且还受世界经济的景气状况影响。
经济周期一般由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构成。复苏阶段开始时是前一周期的最低点,产出和价格均处于最低水平。随着经济的复苏,生产的恢复和需 求的增长,价格也开始逐步回升。繁荣阶段是经济周期的高峰阶段,由于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张超过了产出的增长,刺激价格迅速上涨到较高水平。衰退旅氏阶 段出现在经济周期高峰过去后,经济开始滑坡,由于需求的萎缩,供给大大超过需求,价格迅速下跌。萧条阶段是经济周期的谷底,供给和需求均处于较低水平,价 格停止下跌,处于低水平上。在整个经济周期演化过程中,价格波动略滞后于经济波动。这些是经济周期四个阶段的一般特征。
经济周期阶段可由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值的高低来判断,如 GDP 增长率,失业率、价格指数、汇率等。这些都是期亩告货交易者应密切注意的。
3.政治、政策因素分析
期货市场价格对国际国内政治气候、相关政策的变化十分敏感。
政策的影响:在国际上, 某种上市品种期货价格往往受到其相关的国家政策影响,这些政策包括:农业政策、贸易政策、食品政策、储备政策等,其中也包括 国际经贸组织及其协定。在分析政治因素对期货价格影响时,应注意不同的商品所受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如国际局势紧张时,对战略性物资价格的影响就比对其他商 品的影响大。
4.金融货币因素分析
商品期货交易与金融货币市场有着紧密的联系。利率的高低、汇率的变动都直接影响商品期货价格变动。
①、利率
利率的变化对金融衍生品交易影响较大,而对商品期货的影响较小。如 1994 年开始,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大幅度提高利率水平,提高中长期存款和国库券的保值贴补率,导致国债期货价格狂飙,1995年5月18 日,国债期货被国务院命令暂停交易。
②、汇率
当本币贬值时,即使外国商品价格不变,但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商品价格将上升,反之则下降,因此,汇率的高低变化必然影响拆耐散相应的期货价格变化。据测 算,美元对日元贬值10%,日本东京谷物交易所的进口大豆价格会相应下降10%左右。同样,如果人民币对美元贬值,那么,国内大豆期货价格也会上涨。主要 出口国的货币政策,如巴西在1998年其货币雷亚尔大幅贬值,使巴西大豆的出口竞争力大幅增强,相对而言,大豆供应量增加,对芝加哥大豆价格产生负面影 响。
二、技术分析
1.理论基础:
①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能够影响某种商品期货价格的任何因素--基础的、政治的、心理的或任何其它方面的--实际上都反映在其价格之中;②价格沿着 趋势移动:对于一个既成的趋势来说,下一步常常是沿着现存趋势方向继续演变,而掉头反向的可能性要小得多;③历史会重演。
2.技术分析要素:价与量
持仓量增加,表明资金流入期货市场;反之,则说明资金正流出期货市场。
成交量、持仓量与价格的关系
成交量↑ 持仓量↑ 价格↑ 新买方正在大量收购,近期价格或继续上涨
成交量↓ 持仓量↓ 价格↑ 卖空者大量补货平仓,价格短期向上但不久或回落
成交量↑ 持仓量↓ 价格↑ 卖空和买空着都在大量平仓,价格马上会下跌
成交量↑ 持仓量↑ 价格↓ 卖空者大量出售合约,短期价格或下跌,但如抛售过度,反可能使价格上升。
成交量↓ 持仓量↓ 价格↓ 大量买空者急于卖货平仓,短期价格继续下降
成交量↑ 持仓量↓ 价格↓ 卖空者利用买空者卖货平仓导致价格下跌之际陆续补货平仓获利,价格可能转为回升。
3. 技术分析要点及注意问题
注意问题:①技术分析应该与基本面分析结合起来使用;②注意多种技术分析方法的综合研判,切忌片面地使用某一种技术分析;③、前人和别人得出的结论要通过自己实践验证后才能放心地使用。
使用要点:①不要盲目追市;②要顺势而行;③重市不重价;④不要因小失大;⑤冲破上日最高价就买入,跌破上日最低价就卖出;升过上周最高点就入货,低于上周最低点就出货;涨越一个月之顶就做多头,跌穿一个月的底就做空头。
目前大宗商品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
1、希腊债务危机导致避险情绪的升温
2、中国股市的动荡以及中国政卖老渣府救市的措施和行为
3、美国中悄经济表现强劲带动美元强势的上涨是含没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
国际形势,国家政策,供需关系,人为炒作等诸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