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国家的5G部署进度和中国的5G部署计划?
一、世界主要国家的5G部署进度和中国的5G部署计划?
答:当前全球共有164个实验局,商用网络34张,第三季度商用预计10张。韩国2019年4月3日,SK电讯、KT、LGUplus正式宣布提供5G商用服务,面向大众消费者(2C)。在1周内5G用户突破10万,2个月突破70万,8月下旬已突破200万,5G渗透率超过3.3%。
借鉴国内4G建网经验和节奏,预计国内5G在三-四年内可完成规模建设部署。2019年联通、移动、电信等运营商预计分别建设3万-5万5G基站,覆盖40-50个城市。
二、5G手机什么时候可以用上
您好,2019年8月份有三款5G手机上市销售,其中中兴Axon 10 Pro于8月10日上市,华为Mate20 X 5G版于8月16日上市发售,iQoo Pro 5G版于10月20日左右上市,其他品牌手机将陆续上市,您可以持续关注主流手机品牌宣传。用户如需要5G手机也可以登录中国电信网上营业厅选购。
目前电信用户购买5G手机有优惠活动,具体如下:
8-9月在国内正规渠道购买5G手机的中国电信用户免费提供5G体验包,每部手机、每张卡仅可领取一次。
流量按月赠送,立即生效,流量不结转,流量9月30日失效
体验包内容包括:每月100GB的体验流量和最高1Gbps的5G速率体验服务
只要服务够到位,流量费多点无所谓,就有这么一批人,要最早吃到“螃蟹”。
据悉,心急的网友已经在打听什么时候可以用上5G手机了。最新消息,这个恐怕最早要等到明年三季度。
5G全球标准确定后,手机厂商纷纷宣布明年推出5G手机。据不完全统计,vivo,OPPO、华为都表示过,要在2019年推出5G手机。也有芯片厂商表示,已在研发符合5G标准的芯片。
实际上,但凡有点追求的手机厂商都不会错过5G机会,后续发布5G手机几乎是必然,关键是谁能率先抢占市场。
中国移动透露,2018底首批5G芯片就会到来,2019年一季度首批5G终端出现,2019年三季度5G智能手机将面世。
您好,要接入5G网络或者使用5G业务,必须使用支持5G的手机。中国电信一直以来积极与手机厂家合作,加快推进5G手机上市。目前8月即将发布上市的5G手机有华为Mate 20 X(5G),中兴天机Axon 10 Pro ,vivo IQOO pro 等,用户如需要5G手机也可以登录中国电信网上营业厅选购,感谢您对中国电信5G 的关注。
截至2018年11月,商用5g网络手机还没有发售,不过一些手机厂商已经开始进行5g手机测试,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5g手机将于2019年发布,小米、vivo等品牌也表示会第一时间跟进5g技术。
5g最大的优势就是速度快,数据显示,5g的最快网速将比4g快100倍,曾经下一部高清电影需要几十秒,用5g只需要1秒,未来5g的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gbps。
除了传输速度快,5g的传输距离也非常远,之前的4g技术采用全向信号传输模式,传输的距离和质量都有一定的损耗。5g信号采用了定向传输,定向传输的优势就在于可以集中能量进行传输,从而实现更远的传输距离。
2019年1月24日,华为发布5G基带芯片Balong5000。2月18日上海虹桥火车站正式启动5G网络建设。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于2018年迈出5G商用第一步,并力争在2020年实现5G的大规模商用。工信部部长表示今年会在若干个城市发放5G临时牌照,因此5G手机等相关产品预计今年下半年发售。
三、镀锌板是否会阻碍5G信号?
镀锌板
镀锌板是指表面镀有一层锌的钢板。镀锌是一种经常采用的经济而有效的防腐方法,全世界锌产量的一半左右均用于此种工艺。
01作用
镀锌钢板是为防止钢板表面遭受腐蚀延长其使用寿命,在钢板表面涂以一层金属锌,这种涂锌的钢板称为镀锌板。
02分类
按生产及加工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热浸镀锌钢板。将薄钢板浸入熔解的锌槽中,使其表面粘附一层锌的薄钢板。目前主要采用连续镀锌工艺生产,即把成卷的钢板连续浸在熔解有锌的镀槽中制成镀锌钢板;
②合金化镀锌钢板。这种钢板也是用热浸法制造,但在出槽后,立即把它加热到500℃左右,使其生成锌和铁的合金薄膜。这种镀锌板具有良好的涂料的密着性和焊接性;
③电镀锌钢板。用电镀法制造这种镀锌钢板具有良好的加工性。但镀层较薄,耐腐蚀性不如热浸法镀锌板;
④单面镀和双面差镀锌钢板。单面镀锌钢板,即只在一面镀锌的产品。在焊接、涂装、防锈处理、加工等方面,具有比双面镀锌板更好的适应性。为克服单面未涂锌的缺点,又有一种在另面涂以薄层锌的镀锌板,即双面差镀锌板;
⑤合金、复合镀锌钢板。它是用锌和其他金属如铅、锌制成合金乃至复合镀成的钢板。这种钢板既具有卓越的防锈性能,又有良好的涂装性能;
除上述五种外,还有彩色镀锌钢板、印花涂装镀锌钢板、聚氯乙烯叠层镀锌钢板等。但目前最常用的仍为热浸镀锌板。
5G基站是5G网络的核心设备,提供无线覆盖,实现有线通信网络与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信号传输。基站的架构、形态直接影响5G网络如何部署。在技术标准中,5G的频段远高于2G、3G和4G网络,5G网络现阶段主要工作在3000-5000MHz频段。由于频率越高,信号传播过程中的衰减也越大,所以5G网络的基站密度将更高。
2020年5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表示,我国5G商用加快推进,目前已开通5G基站超过20万个。[1]截止到2020年9月23日,全国已建设开通5G基站超50万个,累计终端连接数已超过1亿。[2]
中文名
5G基站
外文名
5G Base Station
特点
密度高
关键技术
MR技术、Massive MIMO等
测试方法
OTA测试等
快速
导航
架构分析关键技术测试方案基站电源基站能耗难点分析
发展历程
2018年3月30日,中国移动天津公司在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天津开放实验室开通,这是中国第一批5G应用示范城市之一天津的首个5G基站。截至2018年3月30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正在中国多地建设5G基站,包括雄安新区、苏州、上海、成都、兰州、深圳、广州等[3]。5月,湖北移动公司5G项目建设办公室项目经理介绍,武汉2018年初被列入中国移动首批5G试点城市,计划2018年完成超100座5G基站建设。主要分布在光谷、汉口江滩、汉口火车站三大区域,其中光谷是最大的5G基站分布区[4]。8月13日,北京联通正式发布了“5G NEXT”计划,北京市首批5G站点同步正式启动[5]。
2019年1月27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青海有限公司宣布,青海省西宁市已建成并开通了首个5G基站[6]。10月31日,在2019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开幕式上,工信部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铁塔共同宣布启动5G商用[7]。
2020年1月20日,工信部负责人在国新办举行的2019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9年中国5G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力度加大,2019年底全国共建成5G基站超13万个[8]。
截至2020年2月底,全国建设开通5G基站已达16.4万个。[9]
截至2020年3月底,全国已建成5G基站达19.8万个,预计全年新建5G基站超过50万个。[10]
2020年4月30日16时左右,全球海拔最高的5G基站正式投入使用,5G信号首次“登顶”世界之巅[11]。
2020年5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表示,我国5G商用加快推进,目前已开通5G基站超过20万个。[1]
2020年7月24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疫情催生信息消费增长加快,信息通信业运行总体平稳向好,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速[12],截至6月底5G基站累计达到41万个。[12]
2020年8月12日中国联通香港上市公司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与中国电信新增共建共享5G基站约15万座。公司可用5G基站累计达到约21万座,其中自建超过10万座,在超过50个重点城市实现连续覆盖。[13]截至8月底,通过通信大数据平台监测数据显示,中国的5G用户超过了1.1亿。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将完成IMT-2020规范的审批。[14]
架构分析
逻辑架
5G基站主要用于提供5G空口协议功能,支持与用户设备、核心网之间的通信。按照逻辑功能划分,5G基站可分为5G基带单元与5G射频单元,二者之间可通过CPRI或eCPRI接口连接。
5G基带单元负责NR基带协议处理,包括整个用户面(UP)及控制面(CP)协议处理功能,并提供与核心网之间的回传接口(NG接口)以及基站间互连接口(Xn接口)。
5G射频单元主要完成NR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及NR射频信号的收发处理功能。在下行方向,接收从5G基带单元传来的基带信号,经过上变频、数模转换以及射频调制、滤波、信号放大等发射链路(TX)处理后,经由开关、天线单元发射出去。在上行方向,5G射频单元通过天线单元接收上行射频信号,经过低噪放、滤波、解调等接收链路(RX)处理后,再进行模数转换、下变频,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发送给5G基带单元。[15]
设备体系
为了支持灵活的组网架构,适配不同的应用场景,5G无线接入网将存在多种不同架构、不同形态的基站设备。从设备架构角度划分,5G基站可分为BBU-AAU、CU-DU-AAU、BBU-RRU-Antenna、CU-DU-RRU-Antenna、一体化gNB等不同的架构。从设备形态角度划分,5G基站可分为基带设备、射频设备、一体化gNB设备以及其他形态的设备。[15]
关键技术
5G基站建设组网多采用混合分层网络,这样就可以保证5G网络的易管理、可扩展、高可靠性,能够满足5G基站的高速数据传输业务。同时由于5G主要是实现数据业务传输,因此5G基站需要适应高楼大厦、河流湖泊、山区峡谷的复杂应用环境,为了保证5G基站建设的良好性和完整性,下文简要介绍5G基站建设的关键技术。[16]
MR技术
MR是一种无线通信环境评估技术,其可以将采集到的信息发送给网络管理员,由网络管理员评判报告的价值,以便能够优化无线网络通信性能。MR技术应用包括覆盖评估、网络质量分析、越区覆盖分析、网络干扰分析、话务热点区域分析和载频隐性故障分析。MR可以渲染移动通信上下行信号强度,发现网络覆盖弱盲区,不但客观准确,还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资源,能够及时发现网络覆盖问题,为网络覆盖优化提供进一步的依据。MR可以实现24小时×7天实时数据采集,完成上下行无线网络质量分析,反映全网通话质量的真实情况,提高全网通话后续数据支持。无线网络建设时,如果越区覆盖范围过大,将会干扰其他小区通信质量,MR可以直观地发现小区覆盖边界,判断是否存在越区覆盖,调整无线网络结构。话务热点区域分析可以实现话务密度、分布和资源利用率指标分析,实现关联性综合分析,制定容量站点、扩容站点的精确规划。[16]
64QAM技术
64QAM能够合理的提升SINR,针对5G网络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降低5G网络部署的复杂度,可以降低重叠覆盖引起的同频干扰及弱覆盖问题,在满足5G网络广覆盖的要求下,增加覆盖的深度,提升5G网络的综合覆盖率,从而实现热点区域连续覆盖、无缝覆盖,不仅能够让更多的用户接入到5G网络,同时还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通信服务。64QAM在5G网络通信中的应用分为两个步骤,分别是调制和解调。64QAM调制过程如下:64QAM能够将输入的6比特数据组成一个映射;多电平正交幅度调制生成一个64QAM中频信号;并串转换,将两路并行码流改变为一路串行码流,可以增加一倍速率,码流从2进制改变为8进制,接着可以输出调制而成的RF信号。64QAM解调过程如下:5G网络传输信号时,由于受到自然环境或载波自身限制,信号传输难免受到噪声干扰导致信号发生畸变,如果畸变很小则可以直接判断为0或1,如果畸变比较严重,无法直接判断信号,就可以采用硬判决和软判断方法,准确、快速的识别信号。[16]
抗干扰技术
5G网络基站建设时需要部署大量的无线设备,这些无线设备的数量非常多,安装部署地点也非常复杂,彼此之间就会产生相互干扰问题,造成干扰的原因主要包括设备本身存在故障,5G网络运行时频道经常发射错误的信号,影响自身信号质量;5G网络设备安装与配置严重不规范,影响5G信号发射的灵敏度。5G网络干扰主要是指无线电干扰,这些干扰包括互调干扰、带外干扰。因此5G基站建设时,设计、施工人员需要从源头上解决信号存在干扰的问题,既可以保障信号的稳定性,也可以大大地提高控制管理效率。具体地,首先对基站无线电发射设备进行全电磁检测,将可能的将设备自身造成的干扰降到最低;其次是定期加强对发电设备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进行处理,进而减少信号存在的干扰。[16]
大规模MIMO技术
多入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亦称为多天线技术,通过在通信链路的收发两端设置多个天线而充分利用空间资源,能提供分集增益以提升系统的可靠性,提供复用增益以增加系统的频谱效率,提供阵列增益以提高系统的功率效率,近20年来一直是无线通信领域的主流技术之一。MIMO技术已被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的LTE/LTE-Advanced与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的WiMAX等4G标准采纳。但是,现有4G系统基站配置天线数较少(一般不超过8),MIMO性能增益受到极大限制。针对传统MIMO技术的不足,美国贝尔实验室的Marzetta于2010年提出了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或Very Large MIMO)概念。在大规模MIMO系统中,基站配置数十至数百个天线,较传统MIMO系统天线数增加1~2个数量级;基站充分利用系统的空间自由度,在同一时频资源服务若干用户。
传统MIMO到大规模MIMO的演变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于大规模MIMO的基站天线数和空分用户数较传统MIMO有数量级增加,两者在无线通信基本原理与具体方法上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较大差异。近几年,在大规模MIMO的基础理论、信道测量与建模、信道信息获取、无线传输、实验和测试等方面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大规模MIMO已通过了较为理想的实验室验证和更接近实际的外场测试,并获得了符合预期的巨大性能增益。今后,各研发机构还会进一步开展组网验证,为大规模MIMO未来在5G系统的商用奠定良好基础。[17]
测试方案
5G移动通信技术能够满足人们对于高速、大容量、高可靠、低时延等快速增长的移动通信业务的需求。而大规模MIMO有源天线技术作为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可以通过空间复用大幅度提升频谱利用效率,结合新型编码技术可以大幅度提升通信系统容量和通信速率。因此,大规模MIMO有源天线技术是5G移动通信基站所普遍采用的技术,但随之而来的便是5G基站天线如何进行测试的问题。
对于传统基站而言,天线与RRU(Radio Remote Unite,射频远程单元)是相互分离的,他们之间通过射频线缆连接,相对独立,性能互不影响,其各自的性能可以分别通过独立测试进行检验。天线的辐射性能测试可以在微波暗室通过远场或近场方式完成,无源天线的远场或近场测试均是测试天线性能所广泛采用的成熟的测试方法。RRU的射频指标可以在实验室通过传导方式测量。
参考传统基站测试方式,很容易提出把有源天线系统拆分成无源天线阵列和RRU两部分分别进行天线辐射性能测试和射频传导测试的方案。事实上,根据实验室测试经验,“无源天线阵列+功分网络+信号源”所测得的波束赋形方向图与5G基站有源天线一体化OTA(Over the Air,空口辐射)测试的结果并不一致。“RRU+耦合板”的射频性能传导测试结果与一体化OTA测得的射频辐射指标也存在差别。原因在于对于5G基站天线而言,天线与RRU集成在一起,一方面电磁耦合、有源驻波等干扰因素不能完全消除;另一方面,有源天线的校准及幅相加权是通过各个射频通道上的一系列有源器件配合完成的,与无源天线阵列通过无源的功分网络来进行幅相加权的方式差别很大。所以对于采用了大规模MIMO有源天线技术的5G基站而言,一体化OTA测试方式才能有效反映其性能指标。尤其到了毫米波频段,频段更高,设备尺寸更小,电磁干扰问题更加突出,拆分测试将会非常困难,只能采用一体化OTA测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