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产业发展(大数据技术可以融合带动哪些新兴产业发展?)
1. 大数据技术可以融合带动哪些新兴产业发展?
大数据是信息技术与专业技术、信息技术产业与各行业领域紧密融合的典型领域,有着旺盛的应用需求、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把握这一新兴领域带来的新机遇,需要不断跟踪研究大数据,不断提升对大数据的认知和理解,坚持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新的协同共进,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大数据开发与利用,推动国家、行业、企业对于数据的应用需求和应用水平进入新的阶段。
2. 企业未来发展与大数据有何关联?
数化万物,智在融合”,大数据的生命力要在融合中呈现,而真正的融合,是让大数据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新引擎。“数据”这个新型生产要素,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强大动力的源泉,助力各行各业和各个领域发展提质增效。
在智慧环保领域,先河环保率先创新打造出国际领先的生态环境物联网和大数据经济产业,通过网格化监测,形成生态环境数据,推动碳综合治理,服务了21个省165个市县区的减污降碳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事业,让数据有了生命!
在生命科学领域,华大基因从人类基因组1%计划到抗击新冠疫情,依托自主可控的生命大数据核心工具,聚焦出生缺陷、肿瘤和传感染疾病的精准防控。
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航天科工三院依托数字孪生和智能决策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形成了孪生反演,智驱未来的新型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乘方大数据依托舆情监测技术、视频分析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形成了智能信息安全、智能交通等解决方案。
贵州省则是通过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为万千企业注入新活力。贵阳获批成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全市进入省万企融合项目调度库项目899个,形成省级融合标杆项目62个、市级融合示范项目608个,带动1054户企业开展融合。《贵阳市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方案》提出贵阳贵安将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万企融合”行动。到2025年,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60,工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提升到65以上,累计建设省级融合标杆项目100个以上,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300个。这组数据勾勒出贵阳发展新蓝图。
2018年实施“万企融合”以来,贵阳沿着智能化改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数字化管理和服务型制造等重点方向,全力推动重点领域企业创新发展,涌现出一批具备产业引领效应的企业和项目,智能化、网络化、协同化制造案例应用呈现出多业态并进的局面。
一个“融”字,彰显着大数据最大的生命力与价值——大数据有效提升了贵阳旅游的服务、管理和营销水平,让旅游更便捷;大数据与农业的“嫁接”融合,助推贵阳农产品产销精准对接;“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让贵阳市民的就医体验越来越好。
大数据增添新活力,数字经济开拓新蓝海。全国上下千千万万个大数据公司正活跃在金融、物流、旅游、商贸、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在服务中提升,在创新中成长。
3. 为什么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条件包括能源丰富?
目前我国数据增量年均增速超过30%,数据中心规模从2015年的124万家增长到2020年的500万家。数据应用正从消费互联网向工业互联网加速渗透,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大数据应用最为活跃、最具潜力、环境最优的国家之一。
数据中心建设发展仍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我国数据中心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失衡、失序发展等问题。”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有关负责人说,一些东部地区应用需求大,但能耗指标紧张、电力成本高,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度和局限性大;一些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丰富,气候适宜,但存在网络带宽小、跨省数据传输费用高等瓶颈,无法有效承接东部需求。
我国数据中心年用电量已占全社会用电的2%左右,且仍在快速增长,需要进一步挖掘节能减排潜力,处理好发展和节能的关系;各行业纷纷建设数据中心,但互不联通,出现了“数据中心孤岛”“云孤岛”等苗头,需加快推动数据中心、云、网络之间的协同联动,提高资源利用率。《方案》提出的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正着力重点推动在数据中心布局、网络、电力、能耗、算力、数据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