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产业规划?(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有哪些?)
1. 十四五产业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畜牧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奶牛、生猪、家禽养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奶源自给率达到70%以上,禽肉和禽蛋保持基本自给。
《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着力构建“2+4”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重点打造两个万亿级产业,包括生猪养殖业产值达到1.5万亿元以上,家禽养殖业产值达到1万亿元以上;四个千亿级产业,包括奶业养殖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肉牛肉羊养殖业产值达到9000亿元、饲草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特色畜禽养殖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
2. 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有哪些?
主要有:
1、服装纺织业(如:皮革加工、羽毛羽绒制品、纺纱纺织、鞋帽服装加工等)。
2、酒店餐饮服务类(如:一二三四星级酒店、大排档、酒楼、火锅店等)。
3、食品加工业(如:奶粉、饮料、矿泉水、方便面、包装食品、鸡鸭牛羊肉加工等)。
4、建筑施工及物业服务。
5、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如:球类、鞋类、服装类、体育器材类等)。
6、金属制品加工业(如:五金加工、门窗桌椅加工、锅碗瓢盆加工等)。
7、日用百货业(如:百货商场、商超、连锁加盟等)。
8、文化旅游业(如:旅行社、景区服务、园林绿化等)。
9、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10、游乐设施及玩具制造业(如:景区设施、KTV娱乐设施、塑料玩具、毛绒玩具等)。
11、木材石料加工业(如:家具制造业、陶土石材加工、木竹藤棕草制品加工等)。
12、批发零售、物流转运(如:各类批发市场、物流中心等。
劳动密集型企业指技术装备程度较低,劳动力需要量比较大的工业企业。是按照投入生产的资本和劳动力的比例而区分的企业类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中,活劳动消耗比重较大。对于资源不足,或资源开发不充分,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段时期内,曾经着重发展劳动密集型经济。但在战后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高的条件下,劳动密集型经济已不成为优势。
3. 产业类型分为几类?
产业类型
根据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种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中的相对密集度,可以将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
劳动密集型
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指农业、林业及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业。
在中国,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分布在以下领域:
1、服装纺织业(如:皮革加工、羽毛羽绒制品、纺纱纺织、鞋帽服装加工等);
2、酒店餐饮服务类(如:一二三四星级酒店、大排档、酒楼、火锅店等);
3、食品加工业(如:奶粉、饮料、矿泉水、方便面、包装食品、鸡鸭牛羊肉加工等);
4、建筑施工及物业服务;
5、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如:球类、鞋类、服装类、体育器材类等);
6、金属制品加工业(如:五金加工、门窗桌椅加工、锅碗瓢盆加工等);
7、日用百货业(如:百货商场、商超、连锁加盟等);
8、文化旅游业(如:旅行社、景区服务、园林绿化等);
9、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10、游乐设施及玩具制造业(如:景区设施、KTV娱乐设施、塑料玩具、毛绒玩具等);
11、木材石料加工业(如:家具制造业、陶土石材加工、木竹藤棕草制品加工等);
12、批发零售、物流转运(如:各类批发市场、物流中心等)。
资本密集型
又称资金密集型产业,指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成本所占比重较大,每个劳动者所占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金额较高的产业。资本密集型工业主要分布在基础工业和重加工业,一般被看作是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基础。
在中国,资本密集型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以下领域:
1、钢铁冶金(如:炼钢厂、轧钢厂、冶炼厂);
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如:汽车制造、机车制造、飞机制造等);
3、石油化工(如:炼油厂、炼化厂等);
4、重型机械制造业(如:矿山机械、路桥机械、起重盾构机械、锻压冲轧机床、农林机械等);
5、武器装备制造(如:各类军工武器制造);
6、电力工业(如:水电、火电、风电、核电、电网架设、电能传送等);
7、一般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等。
技术密集型产业
又称知识密集型产业,介于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之间的一种经济类型的产业部门,属于高技术产业部门。其特点是单位劳动力占用资金比劳动密集型产业多,比资金密集型产业少。在生产结构中,技术
4. 合肥的支柱产业是什么?
合肥,得益于科技创新和打造的优势产业,成为近年综合实力突飞猛进的城市之一。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10年间GDP总量同比增长将近3倍,年平均增速12.3,仅次于贵阳。近些年,合肥的经济结构基本是工业和服务业齐头并进,在去年第三产业首次突破50%,说明经济结构已逐步由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从具体的产业来看,全市可分为6大主导产业: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
装备制造
家用电器
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
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
光伏及新能源
其中又以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增速最为迅猛,年增速常年保持在30%以上,已成为国内最完整和最先进的面板及光学生产基地。京东方的6代、8.5代、10.5代最先进的面板线均已投产落地。整个产业链带动光学、面板、玻璃、IC等投资超过1400亿元。在可以预见的一段较长时期,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将成为合肥第一大主导产业。其次为家用电器制造产业,合肥集聚国内几乎全部白色家电巨头,包括格力、海尔、美的、华凌等。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之地之一,家电四套件之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和空调去年产量将近7045万台。全国每10台电视机、4台电冰箱、4台洗衣机、17台空调就有一台产自合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全市上下游产业链上规模企业为192家,2017年完成主营收入956亿元,将成为合肥第三个千亿级产业群。去年含新能源车在内总计生产45万辆,已稳步成为合肥第三大主导产业。
全市第四大主导产业为光伏及新能源,去年完成太阳能电池产量870万千瓦,占全国的1/11。
总体而言,合肥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和境内布局的优势产业密不可分,依托成为国内第二个国家科学中心,在科技人才的引进,科研项目的落地,研究机构的建立方面都具有相当优势。合肥经开区、高新区已发展成为国内综合实力前列的园区。在去年的全国经开区综合考评中,排名第14位,在中部仅次于第12名的武汉经开区。
不过同时也应该看到,合肥离经济强市的距离还有不少差距,就是在中部都面临武汉、长沙和郑州的围堵。截止至2017年底,全市各产业集群仍然规模偏小,产值偏低。最高的家电集群产值才1764亿元。各行业上规模的企业仅为2257家,数量上远低于其他经济强市。
从10年前的2000多亿总量,500多万人口,变化成如今7800个亿的总量800万+的人口,人均GDP将近10万元,合肥近些年的发展速度和质量确实可圈可点。作为旁观者,希望合肥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