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建城片藏品特点和风险分析
藏品特点
(1)纵观天津历史发展
天津,简称津,地处华北平原,自古因漕运而兴起,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经历600余年,特别是近代百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近代百年看天津”,成为世人共识。
天津城的形成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宋金时称“直沽寨”,元朝改称“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17世纪以来,天津地区经济、社会有了进一步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1860年被辟为通商口岸,工业生产和口岸贸易额仅次于上海,成为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1931年,天津有商号17000多家,以现代机修工业为主的工业及手工业4000多家,外贸出口占全国总量的25%。1935年,天津有华资银行10家,分行、支行93家,外资银行16家。新中国成立时,天津建成区面积61平方公里,人口179万。后经多次行政区划变更,1973年后形成目前的辖区范围和区县建制。
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天津逐渐背上了过去的包袱,没有及时实现发展转型。自2005年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国家发展战略,并批准滨海新区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天津的经济重新展现出活力,并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2006年3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天津完整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从此京津之间的北方经济中心之争,终于落下帷幕。2008年起,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开始落户天津举办,汇聚了数千全球政界、商界和学界精英人士参与讨论世界经济议题,而夏季达沃斯论坛的永久会址位于建设中的北塘国际会议中心。截至2010年,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已有150家在天津落地生根,投资项目共396个,合同外资额达81亿美元。
(2)600年来的巨大变化
自1404年天津设卫筑城以来,600年的巨大变化,从船运密集的三岔河口到商贾云集的估衣街,从金融中心的解放北路到历尽沧桑的五大道,从残垣断壁的天津老街到默默无语的大沽炮台,这些历史的碎片记忆着天津的昨天。而今日的天津足以让她的孩子们自豪。这种自豪来自她常新的面貌和常变的追求,来自一种不张扬、不低头、不满足的精神。
风险分析
投资人购买《JP125天津建城600周年》将会面临一定风险。由于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钱币邮票市场价值取向的变化、国家有关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变动以及各类不可抗力导致的风险,存在可能影响挂牌产品《JP125天津建城600周年》价格上下波动或无法正常交易的情形,使得投资的净收益出现不确定性。
同时自从经济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都还没有完全真正的复苏,经济仍在起伏和动荡,尤其是本行业涉及大量流动资金的情况下,投资人更应该应确保对各种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较客观理性地认识。